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题九日山廓然亭》
《寄题九日山廓然亭》全文
宋 / 朱熹   形式: 古风

昨游九日山,散发岩上石。

仰看天宇近,俯叹尘境窄。

归来今几时,梦想挂苍壁。

闻公结茅地,恍复记畴昔。

年随流水逝,事与浮云失。

了知廓然处,初不从外得。

遥怜植杖翁,鹤骨双眼碧。

永啸月明中,秋风桂花白。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朱熹所作,名为《寄题九日山廓然亭》。诗中描绘了诗人对九日山的回忆与感慨,以及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昨游九日山,散发岩上石”描绘了诗人昨日在九日山游玩的情景,他披散着头发,坐在岩石之上,自由自在,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接下来的“仰看天宇近,俯叹尘境窄”两句,通过对比天空的广阔与尘世的狭窄,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束缚的深刻感受。

“归来今几时,梦想挂苍壁”则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接着,“闻公结茅地,恍复记畴昔”提到诗人听说有人在山上建造茅屋,这让他回想起过去的经历,情感复杂。

“年随流水逝,事与浮云失”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往事的消逝,让人感到岁月的匆匆和生命的无常。最后,“了知廓然处,初不从外得”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平静与自由的理解,认为真正的自由并非来自外界,而是内心的领悟与觉醒。

“遥怜植杖翁,鹤骨双眼碧”描绘了一位老者手持拐杖的形象,鹤骨形容其身体瘦削,双眼碧绿则暗示其精神明亮。这一形象与前文的自由与内省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超脱世俗、心灵自由状态的向往。

“永啸月明中,秋风桂花白”以月光下的长啸和秋风中的桂花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自由、时间、内心世界以及理想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向往。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朝代:宋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辰: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猜你喜欢

赠李熊先辈二首·其二

诏书一日至,多士竞轩眉。

独有儒林杰,方缠风树悲。

饥肠惟饱学,正口绝柔辞。

从古器大者,于中成就迟。

(0)

送大名府签幕吴都官几复移倅安肃

相公樽俎纳豪英,使者封章荐姓名。

落日送愁离幕府,翔云随眼入边城。

万蹄宛马休南牧,一啸燕姬慰北征。

敌颈愤来还请系,雒阳前后有书生。

(0)

保安杨公济书来问疾以诗答之

青云意绪渐悠然,白昼昏昏懒欲眠。

诗搅肺肠来暇日,病驱腰脚入衰年。

春来把酒犹能强,老去逢花祇漫怜。

童稚情亲今好在,远烦问信到秦川。

(0)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辛亥三月十八日游御河二首·其一

玉勒牙旌驻水湄,万人齐看柁开时。

此朝河伯想增气,去岁国公还赋诗。

岸蝶偶然穿翠箔,沙禽曾不避红旗。

旬馀即报行春足,可厌归轩暮雨随。

(0)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冬节筵间喜雪

初长日景午阴前,瑞雪迎开上相筵。

点缀酒杯飞细细,侵凌歌扇落绵绵。

岁功豫作三登地,云气都成一色天。

惊破醉魂诗句险,不容吏部瓮根眠。

(0)

宋都忆梅

古屋前头几树梅,长年腊后已全开。

自经远别凭谁寄,欲问清香无使来。

空与吟怀惊岁月,愁将客眼对尘埃。

枣林榆筴粗疏甚,索寞山东把酒杯。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詹敦仁 邢参 韩琮 韩菼 江万里 钱大昕 魏禧 冯梦祯 陈抟 王居安 陈寿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