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无主晚花开,芒屐寻僧渡涧来。
野火枭啼周处庙,乱鸦客吊李陵台。
黄泥旧坂蒿禾合,白骨荒原鸟雀哀。
独有荡阴三士冢,鱼肠千载不成灰。
小桥无主晚花开,芒屐寻僧渡涧来。
野火枭啼周处庙,乱鸦客吊李陵台。
黄泥旧坂蒿禾合,白骨荒原鸟雀哀。
独有荡阴三士冢,鱼肠千载不成灰。
这首诗描绘了一段穿越历史与自然的旅程,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过往的追忆。首联“小桥无主晚花开,芒屐寻僧渡涧来”以小桥和晚开的花为背景,引入了僧人独自行走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独的氛围。接着,“野火枭啼周处庙,乱鸦客吊李陵台”两句,通过野火、枭鸟的啼叫和乱鸦的哀鸣,将读者带入到历史的长河中,周处庙和李陵台分别象征着古代英雄与悲剧人物的故事,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
“黄泥旧坂蒿禾合,白骨荒原鸟雀哀”则进一步渲染了荒凉与悲壮的景象,黄泥坂道上蒿草与禾苗交织,白骨散落于荒原之上,鸟雀哀鸣,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沧桑与哀愁的画面。最后,“独有荡阴三士冢,鱼肠千载不成灰”将视角聚焦于荡阴三士的墓冢,暗示了历史的永恒与个体命运的渺小,鱼肠千载不成灰,既是对历史记忆的强调,也是对时间流逝中不变情感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感慨,以及对英雄与悲剧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
断桥隔胜践,脱屦欣小揭。
瘴花已繁红,官柳犹疏细。
斜川二三子,悼叹吾年逝。
凄凉罗浮馆,风壁颓雨砌。
黄冠常苦饥,迎客羞破袂。
仙山在何许,归鹤时堕毳。
崎岖拾松黄,欲救齿发弊。
坐令禅客笑,一梦等千岁。
栖禅晚置酒,蛮果粲蕉荔。
齐厨釜无羹,野饷篮有蕙。
嬉游趁时节,俯仰了此世。
犹当洗业障,更作临水禊。
寄书阳羡儿,并语长头弟。
门户各努力,先期毕租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