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花开岁岁新。看花却是旧时人。
百年人去树偏存。
解道华严非实相,始知齐物是空论。
向来无我亦无春。
岁岁花开岁岁新。看花却是旧时人。
百年人去树偏存。
解道华严非实相,始知齐物是空论。
向来无我亦无春。
这首诗以花开与人生为题材,通过对比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流转与存在的独特见解。首句“岁岁花开岁岁新”描绘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每年花朵都会如期开放,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往复。然而,诗人紧接着说“看花却是旧时人”,暗示人事更迭,时光荏苒,观花之人已非当年。
“百年人去树偏存”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百年光阴过去,人事变迁,唯有树木依然屹立,显得格外长久。接下来,诗人引入佛教思想,“解道华严非实相,始知齐物是空论”,表明他倾向于理解事物的本质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如《华严经》所言,世间万物皆是空幻,没有绝对的实体存在。这种观点与道家的齐物论相呼应,认为万物平等,没有自我与他物的区别。
最后,诗人总结说“向来无我亦无春”,表达出一种超脱的境界,即认识到自我与春天(或生命)并无本质区别,都是宇宙流转的一部分,从而达到一种超越世俗观念的豁达和宁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花开花落的生命现象,引发了关于生死、存在和认知的哲学探讨,体现了作者汪东在清末近现代初的独特思想和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