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闲有愚谷,好事枉朝轩。
树接前驱拥,岩传后骑喧。
褰帘出野院,植杖候柴门。
既拂林下席,仍携池上樽。
深期契幽赏,实谓展欢言。
末眷诚未易,佳游时更敦。
俄看啸俦侣,各已共飞鶱。
延睇尽朝日,长怀通夜魂。
空闻岸竹动,徒见浦花繁。
多愧春莺曲,相求意独存。
栖闲有愚谷,好事枉朝轩。
树接前驱拥,岩传后骑喧。
褰帘出野院,植杖候柴门。
既拂林下席,仍携池上樽。
深期契幽赏,实谓展欢言。
末眷诚未易,佳游时更敦。
俄看啸俦侣,各已共飞鶱。
延睇尽朝日,长怀通夜魂。
空闻岸竹动,徒见浦花繁。
多愧春莺曲,相求意独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者在山谷间的悠闲生活,他对世俗的好事无动于衷,而是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生动,如“树接前驱拥”、“岩传后骑喧”等句子,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山谷间的景色,而且通过声响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里的宁静与和谐。
诗人在山中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既有“林下席”供他休憩,又有“池上樽”可供饮用。他的生活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对生命的深切体验和对自然的热爱。他期盼与知己共享这份宁静和愉悦,共同品味大自然赋予的一切。
诗中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如“末眷诚未易”、“多愧春莺曲”,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某种不满和内心的孤独感。但即便如此,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选择,保持着与世俗不同的生活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谷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嚣、回归自然的心灵追求,是一篇极富有诗意和哲理的佳作。
今岁游山已恨迟,山中仍喜见辛夷。
簪缨且免全为累,桃李犹堪别作期。
晴后日高偏照灼,晚来风急渐离披。
山郎不作同行伴,折得何由寄所思。
细韵风中远,寒青雪后浓。
繁阴堪避雨,效用待东封。
旧眷终无替,流光自足悲。
攀条感花萼,和曲许埙篪。
前会成春梦,何人更己知。
缘情聊借喻,争敢道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