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进之道,要在究习。具臣而居,咎欲谁执。
斯未能信,谦以有立。阙里说之,多士莫及。
仕进之道,要在究习。具臣而居,咎欲谁执。
斯未能信,谦以有立。阙里说之,多士莫及。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皇帝赵构创作的,体现了他对治国理政的一些想法和态度。开篇“仕进之道,要在究习”表达了一种对官员选拔和个人修养的重视,强调通过深入学习来提升自己,这是古代士人非常注重的品质。
接着,“具臣而居,咎欲谁执”则显露出一种对于身为君主却无法有效执行法度、处理国事的无奈和困惑。这里的“具臣而居”意味着有臣子存在,但若没有合适的人来辅佐,就如同缺乏了关键的力量。
诗中的“斯未能信,谦以有立”可能是在表达一种自我反省的心态,即在权力和责任面前保持谦逊,这种品质对于领导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种自我约束来确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不会偏离正道。
最后,“阙里说之,多士莫及”则是在表达一种对人才的渴望和敬畏。在古代,朝廷的“阙”不仅是建筑物,也象征着朝政、国事。这里提到“阙里说之”,可能是指在朝堂上讨论的人才问题。而“多士莫及”则表达了即便有很多读书人,也难以找到真正能担当大任的人才。
总体来看,这首诗反映出了作者对治国理政的深思熟虑,以及对于人才选拔和个人修养的高度重视。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了一种对于权力和责任的认知,以及在复杂环境下保持谦逊态度的重要性。
兵书久闲习,征战数曾经。
讲戎平乐观,学戏羽林亭。
西征度疏勒,东驱出井陉。
牧马滨长渭,营军毒上泾。
平云如阵色,半月类城形。
羽书封信玺,诏使动流星。
对岸流沙白,缘河柳色青。
将幕恒临斗,旌门常背刑。
勋封瀚海石,功勒燕然铭。
兵势因麾下,军图送掖庭。
谁怜下玉箸,向暮掩金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