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废苍崖耸,江回远岸明。
风霜摧翰墨,岁月老丝缗。
兀坐知茶味,闲行忘去程。
长哦伊水句,回首若为情。
寺废苍崖耸,江回远岸明。
风霜摧翰墨,岁月老丝缗。
兀坐知茶味,闲行忘去程。
长哦伊水句,回首若为情。
这是一首描绘古寺风光和诗人闲适心境的诗。开篇“寺废苍崖耸,江回远岸明”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了一个荒废古寺依山傍水的景象。“寺废”二字传递出一份静谧与孤寂,而“苍崖耸”则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紧接着,“江回远岸明”让人感受到水天一色的辽阔。
随后,“风霜摧翰墨,岁月老丝缗”两句,通过对自然力量与时光流逝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无情和物是人非的情感。这里“风霜”象征着自然界的磨损力度,而“翰墨”则代表文化的积淀;“岁月老丝缗”则是对时光流逝和事物变迁的一种抒发。
接下来的“兀坐知茶味,闲行忘去程”两句,展现了诗人在这宁静环境中寻得一份超然物外的淡定与悠然。这里,“兀坐知茶味”表明诗人沉浸于一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享受,而“闲行忘去程”则是对这种心境的一种写照,体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
最后,“长哦伊水句,回首若为情”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古寺湘江之景的深切留恋。这里“长哦伊水句”可能是指诗人在此吟咏古诗词,或是沉浸于自然的声音中,而“回首若为情”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这段时光和空间的不舍与眷恋。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寺风光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审美情怀。
忆昔逢君北渚秋,藕花香里醉轻舟。
三年一别空回首,千里相思更倚楼。
明月不随春物老,碧山长带暮云愁。
天平松竹黄华水,早晚柴车得共游。
思君一日如三载,两寄诗来慰我心。
尘土愈知人世隐,风烟遥见海门深。
贫来笑我常痴坐,乱后怜君更苦吟。
历下亭前春水阔,扁舟何日重相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