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释迦如来出山像赞》
《释迦如来出山像赞》全文
宋 / 释清远   形式: 赞  押[麌]韵

妙色非身,形容乃普。阎浮未下,双林已睹。

旷济功深,六年行苦。尘沙相好,万亿刹土。

众生心净,佛日常午。正念蒙光,迷人外取。

雕檀写氎,像未孩乳。今兹范模,传从乃古。

象步出山,智珠河吐。水月顿澄,豁开觉户。

瞻之仰之,岂敢自侮。常在不灭,此言手舞。

(0)
鉴赏

这首诗《释迦如来出山像赞》由宋代僧人释清远所作,是对释迦牟尼佛出山像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佛教意象和哲理,展现了对佛祖形象的深刻理解和崇敬之情。

“妙色非身,形容乃普”,开篇即点明佛的庄严形象并非实体,而是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强调了佛的无边法力和普遍真理。

“阎浮未下,双林已睹”,通过对比人间与佛国,表达了对佛国净土的向往和对佛祖的直接见证,暗示了佛法的超凡脱俗。

“旷济功深,六年行苦”,赞扬了佛陀六年的苦行,以此展现其修行的艰辛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体现了佛教中苦行精神的重要价值。

“尘沙相好,万亿刹土”,以“尘沙”比喻众生的烦恼,而“相好”则指佛的庄严形象,象征着通过修行可以超越烦恼,达到清净的境界。同时,“万亿刹土”展示了佛教宇宙观的广阔,强调了佛法的普遍性和深远影响。

“众生心净,佛日常午”,指出当众生内心清净时,就能感受到佛的光明如同正午的阳光,寓意着内心的纯净是接近佛性的关键。

“正念蒙光,迷人外取”,强调了正念的重要性,只有保持正确的思维和信念,才能获得佛的指引,避免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

“雕檀写氎,像未孩乳”,通过描绘佛像的制作过程,赞美了艺术家的精湛技艺,同时也暗示了佛像作为精神寄托的作用。

“今兹范模,传从乃古”,表达了对佛像艺术传承的重视,强调了历史与现代之间的联系,以及艺术在宗教传播中的作用。

“象步出山,智珠河吐”,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佛祖的形象,既展现了佛的智慧之光,也暗示了佛法的广度和深度。

“水月顿澄,豁开觉户”,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净化力量,使人心灵得到洗涤,开启智慧之门。

“瞻之仰之,岂敢自侮”,表达了对佛的敬畏之情,即使是最虔诚的信徒也不敢轻视或怠慢佛的教诲。

“常在不灭,此言手舞”,最后以“常在不灭”总结了佛法永恒不变的本质,并以“手舞”形象地表现了信徒对佛法的虔诚和喜悦。

整首诗通过对释迦牟尼佛形象的赞美,不仅展现了佛教的哲学思想和宇宙观,也表达了对佛祖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与实践。

作者介绍

释清远
朝代:宋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秋怀六首·其四

弭棹望江涘,日落青枫林。

惊波驶且广,荡漾浮云阴。

靡靡皋兰衰,嗈嗈渚鸿吟。

顾此凛节谢,忧来忽伤心。

宋子悲已多,潘生叹弥深。

自古有此愁,谁云独吾今。

(0)

秋怀六首·其二

凉风动幽幔,高堂夜空虚。

明灯无与语,聊读古人书。

古人亦何人,使我不得如。

弃卷辄还卧,终宵自欷歔。

(0)

采莲曲

打桨向西洲,回船入南浦。

共怜莲叶香,谁识莲心苦。

(0)

读曲歌

侬如一弦琴,独丝缠相交。

欢如双耳鼓,虑为他人摇。

(0)

海楼篇

上客且归休,我歌送行舟。

君家近东海,海中有瀛洲。

瀛洲不可见,但见金银楼。

此楼谁为之,无乃蜃气浮。

相望邈无梁,引领成悲愁。

(0)

拟四时词·其二

寒漏滴疏窗,冻云满虚阁。

梅花自多情,对雪开如约。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查道 蔡寅斗 范文程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