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自西来万里强,横当一柱屹中央。
生犀不敢燃温峤,古锁谁能引李阳。
楼势鳌浮趋海近,山根剑削倚天长。
老僧见惯风波恶,钟鼓闲宵礼法王。
江自西来万里强,横当一柱屹中央。
生犀不敢燃温峤,古锁谁能引李阳。
楼势鳌浮趋海近,山根剑削倚天长。
老僧见惯风波恶,钟鼓闲宵礼法王。
这首诗描绘了金山的壮丽景象与悠久历史。首句“江自西来万里强”以磅礴之势开篇,描绘长江从西方奔腾而来,气势非凡,为整幅画面奠定了宏大的背景。接着“横当一柱屹中央”一句,形象地将金山比作一根矗立于江面的巨柱,凸显其在江中独树一帜的地位。
“生犀不敢燃温峤”运用典故,温峤是东晋名将,此处借指金山的神圣与庄严,暗示即使是最珍贵的生犀也不敢在此点燃,强调了金山的神秘与不可侵犯。紧接着“古锁谁能引李阳”,通过引用李阳的故事,进一步强化了金山的历史厚重感和不可轻易触及的神圣性。
“楼势鳌浮趋海近,山根剑削倚天长”两句,分别从楼阁和山峰的角度描绘金山的雄伟壮观。楼阁仿佛海中的巨鳌,向着大海的方向延伸,而山峰则如同被剑削过一般,直插云霄,展现出金山的高耸入云之姿。这两句不仅描绘了金山的自然景观,也暗含了对金山独特魅力的赞美。
最后,“老僧见惯风波恶,钟鼓闲宵礼法王”两句,通过一位老僧的视角,展现了金山的宁静与庄严。老僧见证了金山的风浪与变迁,却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平静,夜晚的钟鼓声不仅是对佛法的礼赞,也是对金山精神的传承与颂扬。整首诗通过对金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氛围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