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性不司夜,犬力不任耕。
铅难铸作剑,杙岂胜为楹。
致用苟越分,怀羞堪拊膺。
驱驽驾远道,纵苇济沧瀛。
所忧在颠溺,旦夕为怔怔。
奈何相逢者,犹怀欣羡情。
牛性不司夜,犬力不任耕。
铅难铸作剑,杙岂胜为楹。
致用苟越分,怀羞堪拊膺。
驱驽驾远道,纵苇济沧瀛。
所忧在颠溺,旦夕为怔怔。
奈何相逢者,犹怀欣羡情。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孙承恩的《寓感四首(其二)》,通过对比牛、犬、铅、杙等事物的局限性,表达了对人材使用不当、才能被埋没的感慨。诗中以“牛性不司夜,犬力不任耕”开篇,形象地描绘了牛和犬各自固有的特性与它们无法胜任的工作,隐喻人才各有所长,却可能被错置于不恰当的位置。接着,“铅难铸作剑,杙岂胜为楹”进一步强调了人才与职位匹配的重要性,如同金属与用途不符,木材与结构不相称一样,都会导致效能的丧失。
“致用苟越分,怀羞堪拊膺”则表达了对人才被错用的深深遗憾和自责,暗示了社会对人才价值的忽视或误解。后两句“驱驽驾远道,纵苇济沧瀛”,以比喻的手法,将人才比作“驽马”和“苇”,即使被赋予重任,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形象地展示了人才被低估或误用的后果。
“所忧在颠溺,旦夕为怔怔”表达了对人才流失、社会动荡的担忧,以及对现状的无奈和焦虑。“奈何相逢者,犹怀欣羡情”则是对那些未能认识到人才价值、仍以浅薄标准评价他人的批评,同时也流露出对真正理解并善用人才者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揭示了人才使用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才被忽视、浪费的社会现象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人才价值的深切关注。
潘郎尝望尘,陶令亟避俗。
胸中定何如,清浊在一瞩。
河阳艳桃春,彭泽郁秋菊。
所好邈如许,二子殊品目。
诗人易评量,忍使混衡斛。
当使冰鉴磨,要遣须眉烛。
勿容脂粉姿,滥入圭璋录。
神仙真渺茫,浪说武陵谷。
不如临清潭,饮水乐自足。
谁令春雨红,点污秋株绿。
寒根岂无知,风霜怒应蓄。
令尹非安仁,腰带肯轻束。
脱巾漉酒浆,黄花泛新馥。
我亦病闭门,机閒了无触。
故人送诗来,绸缪写心曲。
胡乃稽报章,悼往牵服属。
天理循自然,非敢故羁束。
人生寿夭定,心要无愧恧。
逞欲千乘危,安分一瓢足。
范雎倾穰侯,郦寄卖吕禄。
何如北窗卧,酒熟巾自漉。
况有圣贤书,可洗昏花目。
一任岁月驶,流徙惊转瞩。
安知疾疢馀,非以石攻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