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初无心,已南复更北。
萧萧清风急,忽忽白日匿。
时逝物稍变,感集意鲜适。
玄蝉号庭树,蟋蟀吟四壁。
自古共此悲,岂伊越乡客。
浮云初无心,已南复更北。
萧萧清风急,忽忽白日匿。
时逝物稍变,感集意鲜适。
玄蝉号庭树,蟋蟀吟四壁。
自古共此悲,岂伊越乡客。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阴沉的景象,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悲欢的感慨。
首句“浮云初无心,已南复更北”,以浮云无心飘动,一会儿向南一会儿向北,象征着自然界的变化无常,也暗喻人生的不可预测。接着,“萧萧清风急,忽忽白日匿”两句,描绘了秋风的急促和白昼的短暂,营造出一种时间紧迫、岁月易逝的氛围。
“时逝物稍变,感集意鲜适”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导致事物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给人心带来的微妙感受——既有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也有对生活变迁的复杂心情。接下来,“玄蝉号庭树,蟋蟀吟四壁”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蝉鸣和蟋蟀的叫声,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寂静与凄凉,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最后,“自古共此悲,岂伊越乡客”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悲欢的普遍认同,认为这种悲叹并非独属于异乡之人,而是古今皆然,体现了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时间、生命、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感受力和深邃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