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西畔是灵山,山作青螺五髻鬟。
春日花开残雪里,僧房人在白云间。
善财参问何时遍,文畅嬉游几日还。
淮海清公更潇洒,早将闻见动禅关。
雁门西畔是灵山,山作青螺五髻鬟。
春日花开残雪里,僧房人在白云间。
善财参问何时遍,文畅嬉游几日还。
淮海清公更潇洒,早将闻见动禅关。
这首元代诗人成廷圭的《送清淮叟上人游五台》描绘了一幅幽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首句“雁门西畔是灵山”,点明了五台山的地理位置,暗示着其神圣与超凡。接着,“山作青螺五髻鬟”运用比喻,将山峰比作少女的发髻,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山峦的秀美姿态。
“春日花开残雪里”描绘了春天虽已来临,但五台上仍有残雪未消,增添了山景的冷寂和清新。诗人通过“僧房人在白云间”进一步渲染出山中修行生活的宁静与超脱,僧人的身影在白云缭绕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后两句“善财参问何时遍,文畅嬉游几日还”表达了对友人清淮叟的期待与祝福,希望他能遍访名山,深入修行,同时也暗示着他的归期未定。最后一句“淮海清公更潇洒,早将闻见动禅关”赞美了淮海清公的洒脱风度,他的所见所闻触动了禅理之门,暗示了他的修行境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五台山的自然风光,寓含了对僧人修行生活的敬仰与祝愿,体现了元代文人对禅宗文化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秦城择日发征辕,斋戒来投节制尊。
分虎名高初命相,攀龙迹下愧登门。
夜听讴咏销尘梦,晓拜旌幢战旅魂。
华舍未开宁有碍,彩毫虽乏敢无言。
生兼文武为人杰,出应乾坤静帝阍。
计吐六奇谁敢敌,学穷三略不须论。
功高马卸黄金甲,台迥宾欢白玉樽。
九穗嘉禾垂绮陌,四时甘雨带雕轩。
推恩每觉东溟浅,吹律能令北陆暄。
青草连沙无血溅,黄榆锁塞有莺翻。
笙歌合沓春风郭,鸡犬连延碧岫村。
游子不缘贪献赋,永依棠树托蓬根。
已表隋珠各自携,更从琼殿立丹梯。
九华灯作三条烛,万乘君悬四首题。
灵凤敢期翻雪羽,洞箫应或讽金闺。
明朝莫惜场场醉,青桂新香有紫泥。
六曹三省列簪裾,丹诏宣来试士初。
不是玉皇疑羽客,要教金榜带天书。
词臣假寐题黄绢,宫女敲铜奏子虚。
御目四篇酬九百,敢从灯下略踌躇。
黄鸟啼烟二月朝,若教开即牡丹饶。
天嫌青帝恩光盛,留与秋风雪寂寥。
却假青腰女剪成,绿罗囊绽彩霞呈。
谁怜不及黄花菊,只遇陶潜便得名。
须到露寒方有态,为经霜裛稍无香。
移根若在秦宫里,多少佳人泣晓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