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砺》
《三砺》全文
宋 / 郑思肖   形式: 古风

一砺二砺至万砺,盟执牛耳血为誓。

灵台空莹白于秋,彻底不生乖戾气。

眦裂齿碎志恳恳,貉之天性宁踰汶。

我生一双霹雳手,终碎此虏为齑粉。

天平地成风俗淳,一统永歌胡无人。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所作的《三砺》。诗中以“砺”为象征,表达了一种坚韧不拔、誓死捍卫国家尊严的决心。

首句“一砺二砺至万砺”,以“砺”比喻磨练与坚持,从一砺到万砺,展现了诗人对理想追求的不懈努力和坚定意志。接着“盟执牛耳血为誓”,通过盟约与牛耳的象征,强调了誓言的庄严与决心,愿意以鲜血为誓,维护正义与和平。

“灵台空莹白于秋,彻底不生乖戾气。”这两句描绘了内心的纯净与坚定,如同秋天的天空一般清澈,没有任何邪恶或偏激的情绪存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正直。

“眦裂齿碎志恳恳,貉之天性宁踰汶。”这里以“貉”自比,表示自己即使面临巨大的困难与挑战,也绝不妥协,坚守自己的本性和信念,如同貉这种动物的天性一样,宁可越过汶水,也不放弃自己的原则。

“我生一双霹雳手,终碎此虏为齑粉。”诗人自比为拥有雷霆之力的手,决心粉碎敌人,将其化为尘埃,表达了强烈的复仇与胜利的决心。

最后,“天平地成风俗淳,一统永歌胡无人。”这两句展望了一个和平统一、风俗淳朴的社会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统一与和平的美好愿景,希望永远不再有外族入侵的歌声。

整首诗通过“砺”的象征,以及对内心纯净、坚定意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情感和强烈的责任感,同时也寄托了对于和平统一社会的美好向往。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
朝代:宋   字:忆翁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生辰:1241~1318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猜你喜欢

太白山人仙游吴越稔矣日者卜居吴兴而婚施氏妻妹予闻之辄诗嘲焉二首·其一

范子无端出五湖,西施并载有耶无。

诗人只合莺莺伴,施家今是大姨夫。

(0)

繁台送张内史侍母还蜀同毛袁监察三首·其三

饮暮不归去,繁台秋正深。

侍臣轩偶遇,骢马酒同临。

去国三川路,停云万里心。

西南雁不到,吾迟尺鱼音。

(0)

赠何君辞官归里

三年牧夷邵,万里竟归舟。

瘴离程番雨,雪乘江汉流。

琴书顿县邑,五马向山楼。

棠树苗民种,清阴应旧州。

(0)

岁暮

轩坐意悄悄,感此岁年暮。

一气有肃杀,昊天纵霜露。

衰容摇万物,日月立复度。

赤骥初长成,自谓中君御。

扬鞭过都市,万马不敢步。

天寒草萧瑟,侧塞在中路。

良辰不再至,我发忽巳素。

不见古贤达,尽被名所误。

沉吟惜蟋蟀,延伫羡鸥鹭。

终然托远适,馀者岂足顾。

(0)

煌煌京洛行为曹县王子赋

时风布阳和,韡韡华春木。

清朝富才贤,蔼蔼冠盖属。

努力竞高路,鸡鸣起相逐。

白日耀飞辔,流云翼行毂。

同里多汇荐,一门有联躅。

蹶彼曹南士,双双皎如玉。

聚鸣各当晨,连翮一何急。

煌煌京洛内,济济英妙集。

二郎绅委蛇,三四锦翕熠。

大郎虽未官,俯身拾班级。

入室谈仁义,出与卿相揖。

声名既烜赫,性行复刚执。

见者勿徒羡,青云贵自立。

(0)

饮酒·其一

尘区三十载,川陆几洄沿。

归来长林下,缅想独依然。

形迹虽从化,中怀庶未迁。

亲交不我弃,尊俎日流连。

一醉靡吝情,漫歌遂成篇。

白日高临照,苍穹俨回旋。

往哉谅匪易,行矣兹乾乾。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