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寻佳景冠南州,天与邦人作胜游。
百尺台成偏得月,四时花放不知秋。
当轩叠嶂高还下,傍槛长溪咽复流。
只道使君能共乐,有谁能会使君忧。
重寻佳景冠南州,天与邦人作胜游。
百尺台成偏得月,四时花放不知秋。
当轩叠嶂高还下,傍槛长溪咽复流。
只道使君能共乐,有谁能会使君忧。
此诗描绘了一场在官郡的旅游活动,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对友人共享乐趣的期待。首句“重寻佳景冠南州”表达了对美好风光的再次追寻,这里的“冠南州”指的是最美丽的地方,显示出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接着,“天与邦人作胜游”则表现了大自然与人们共同享受旅途乐趣的情景,天气晴好,与同行的人们一同在大自然中漫游,是一种难得的美好体验。
“百尺台成偏得月”描绘了一种独特的景象,那就是高台之上,只能看到一部分的明月,这可能是由于其他障碍物遮挡了视线,或者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观察到的特殊景致。紧接着,“四时花放不知秋”则展示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感受,那就是在这个地方,无论何时都有鲜花盛开,以至于难以分辨出秋天的到来。
“当轩叠嶂高还下”和“傍槛长溪咽复流”两句,分别描绘了山峰的层叠和溪水的曲折流淌,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地貌的细腻观察。
最后,“只道使君能共乐,有谁能会使君忧”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们共同享受这份美好的心愿,同时也包含了一种对他人的关怀和理解,希望能够分享彼此的快乐,也能感同身受对方的忧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写,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深刻体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深思。
手种黄梅已着花,此身依旧在天涯。
三年客罢携家去,赢得东风两鬓华。
金蜀自昔称遐封,师帅敢是流尝泽通。
严宸轸虑文轨同,绣荣遣宣仁风。
思皇储精动上穹,炎正重开神降嵩。
天姿有道和气融,许国纯诚嘉且忠。
暂借经纶粉省中,輶轩一动竦疲癃。
诏书诞布恩庞洪,穷谷濒川靡不蒙。
取予转输公帑充,敛匪加民用度丰。
乐育菁莪泮水宫,青衿咸仰百川东。
钦哉美意奉渊衷,多取平反囹圄空。
名利全归干制功,良法通商来往憧。
叠组重龟问望隆,诵有舆人谣有童。
但闻载途祝我公,遐龄实惠俱无穷。
问渠褰裳欲何往,彷徨徙倚沧波上。
至人入水固不濡,何以有此恐怖状。
我知摩诘意未真,欲以笔端调世人。
此水此渡俱非实,摩诘亦未尝下笔。
孙郎宝藏今几年,往来周旋兵火间。
世人险阻更百难,彼渡水者安如山。
请君但作如此观,莫更思维寻笔端。
浅濑见鱼游,澄潭知鹤没。
疑乘青霞佩,径堕白银阙。
平生探学海,中年悟禅悦。
应须临渺瀰,庶以称超越。
回塘大圆镜,新蒲细于发。
绿扇互低昂,玉颜争秀发。
良辰宴觞豆,炎曦脱巾袜。
荷声过急雨,竹影敷凉月。
缓行蹑芳草,移坐荫深樾。
何当酒拍浮,恣听舟摇兀。
而我方抱铅,上马自腰笏。
叩门不闻呼,造席无乃咄。
讵敢陵崆屼,幸许窥剞劂。
愿公开迷云,令我入理窟。
雄篇出月胁,妙思露天骨。
蹇步那由追,眢井愧先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