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翁太息论三害,猎骑俄惊见一斑。
涎口风生雷吼怒,角弓寒劲月痕弯。
柳营共许千人敌,鱼服仍馀一矢还。
我欲残年赏神骏,短衣匹马梦南山。
田翁太息论三害,猎骑俄惊见一斑。
涎口风生雷吼怒,角弓寒劲月痕弯。
柳营共许千人敌,鱼服仍馀一矢还。
我欲残年赏神骏,短衣匹马梦南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农与猎骑之间关于“三害”与“一斑”的对话,以及随后的射虎场景,充满了生动的细节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首句“田翁太息论三害”,开篇即以一位老农的叹息引入主题,暗示了即将展开的故事背景,可能是对某种社会问题或自然现象的担忧。这里的“三害”可能象征着三种祸害或挑战,为后续情节埋下伏笔。
“猎骑俄惊见一斑”则迅速将视角转向动态场景,猎骑的突然发现,预示着紧张气氛的升级。这一句中的“一斑”可能是指猎物的一小部分特征,暗示猎物的突然出现,给猎人们带来了惊喜或挑战。
接下来的两句“涎口风生雷吼怒,角弓寒劲月痕弯”,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猎人的反应。猎人们的口水因兴奋而飞溅,仿佛雷声般吼叫,展现了他们内心的激动与渴望。同时,角弓在月光下的弯曲形象,不仅展示了猎具的精良,也暗示了夜晚行动的神秘与紧张。
“柳营共许千人敌,鱼服仍馀一矢还”,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猎人们在柳营(可能指一片柳树林)中的英勇表现,他们被赞誉为能够对抗千人的敌人。即使在鱼服(可能指伪装或隐匿身份)的情况下,他们依然能精准地射中目标,展现出高超的箭术和机智。
最后,“我欲残年赏神骏,短衣匹马梦南山”,表达了诗人对于年老时还能欣赏到如此神勇的猎手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向往自由、回归自然的情感。诗人希望在余生中能够体验骑马游山的乐趣,这既是对猎手技艺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充满紧张与激情的狩猎场景,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自由和英雄主义的向往。
荒凉海南北,佛舍如鸡栖。
忽行榕林中,跨空飞栱枅。
当门冽碧井,洗我两足泥。
高堂磨新砖,洞户分角圭。
倒床便甘寝,鼻息如虹霓。
童仆不肯去,我为半日稽。
晨登一叶舟,醉兀十里溪。
醒来知何处,归路老更迷。
海南无冬夏,安知岁将穷。
时时小摇落,荣悴俯仰中。
上天信包荒,佳植无由丰。
锄耰代肃杀,有择非霜风。
手栽兰与菊,侑我清宴终。
撷芳眼已明,饮酒腹尚冲。
草去土自隤,井深墙愈隆。
勿笑一亩园,蚁垤齐衡、嵩。
乱云欲霾山,势与飘风南。
群隮相应和,勇往争骖驔。
可怜荟蔚中,时出紫翠岚。
雁没失东岭,龙腾见西龛。
一时供坐笑,百态变立谈。
暴雨破坱圠,清飙扫浑酣。
廓然归何处,陋矣安足戡。
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
五老数松雪,双溪落天潭。
虽云默祷应,顾有移文惭。
扫白非黄精,轻身岂胡麻。
怪君仁而寿,未觉生有涯。
曾经丹化米,亲授枣如瓜。
云蒸作雾楷,火灭噀雨巴。
自此养铅鼎,无穷走河车。
至今许玉斧,犹事萼绿华。
我本三生人,畴昔一念差。
前生或草圣,习气馀惊蛇。
儒臞谢赤松,佛缚惭丹霞。
时时一篇出,扰扰四座哗。
清诗得可惊,信美辞多夸。
回车入官府,治具随贫家。
萍韭与豆粥,亦可成咄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