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不到双松下,胜地经过感慨重。
扫叶僧开明月径,浇花人打夕阳钟。
苔封古殿栖驯鸽,雨湿空廊损画龙。
犹剩太平丞相碣,白头作记叹疏慵。
七年不到双松下,胜地经过感慨重。
扫叶僧开明月径,浇花人打夕阳钟。
苔封古殿栖驯鸽,雨湿空廊损画龙。
犹剩太平丞相碣,白头作记叹疏慵。
这首清代诗人路朝霖的《八月廿三日偕徐性臣重游慈仁寺(其一)》描绘了诗人时隔七年再次造访双松下的深深感慨。首句“七年不到双松下”表达了久违之后的重逢之感,流露出时光荏苒的感叹。次句“胜地经过感慨重”则强调了此地景色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沧桑。
接下来的两句“扫叶僧开明月径,浇花人打夕阳钟”,通过描绘僧人在月光下清扫落叶的小径和僧人黄昏时分浇花的场景,展现了寺庙生活的宁静与祥和,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苔封古殿栖驯鸽,雨湿空廊损画龙”进一步刻画了古寺的荒凉与历史痕迹,斑驳的苔藓覆盖着古殿,空荡的廊檐在雨水侵蚀下显得更加破败,画龙也因年久失修而受损,这些细节描绘出一种衰败而静谧的氛围。
最后两句“犹剩太平丞相碣,白头作记叹疏慵”,诗人以“太平丞相碣”这一历史遗迹作为见证,感叹自己年华老去,只能对着它记录下这次重游的感慨,表达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以及对自己未能积极投身世事的自嘲。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时空流转为线索,通过描绘景物的变化和自己的感慨,展现出对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深沉思考。
太行之山何崔嵬,铁崖翠壁万仞中天开其势北来。
吾不知其几万里,但见横亘辽碛包括秦晋斗起中原之地何壮哉。
往年吾尝陟其顶,四顾山如培塿树如苔。
黄河一线遥遥下,砥石奔流直到东海不复回。
此时英风浩然洒六合,便欲历览天上金银台。
其中羊肠九折走峻坂,摧轮怪石硱磳磊落而成堆。
太行之高且险也如此,子今远行令人兴难裁。
倘到昔所登览最高处,为我歌此一曲还徘徊。
西望襄陵迢迢秪几驿,驱车径须往渡清汾隈。
愿子居易思险慎厥守始终,保令誉慰我相思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