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诗五首·其五》
《杂诗五首·其五》全文
唐 / 权德舆   形式: 古风  押[御]韵

含颦倚瑶瑟,丹慊结繁虑。

失身不自还,万恨随玉箸。

蘼芜山下路,团扇秋风去。

君看心断时,犹在目成处。

(0)
注释
含颦:皱眉。
瑶瑟:美玉制成的瑟琴。
丹慊:赤诚的心意。
繁虑:众多的忧虑。
失身:失去自我控制。
玉箸:玉制的筷子,这里比喻眼泪。
蘼芜山下路:蘼芜生长的山路,象征女子的归宿。
团扇秋风去:团扇被秋风吹走,暗示女子离去。
心断:心碎。
目成处:目光交汇的地方,暗示情感交流。
翻译
她含愁蹙眉倚靠在瑶瑟旁,心中忧虑如繁花般纠结。
失去了自我,无法找回,满腔遗憾随着泪珠滑落。
蘼芜山下的小路,如同团扇被秋风吹过,渐行渐远。
你看那心碎之时,情感的痕迹仍留在眼中的凝视之处。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和技巧高超的中国古典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忧伤与无尽的思念。

“含颦倚瑶瑟”,以一句精炼的话语勾勒出诗人面部表情的细腻变化,传递出一种深藏的忧愁。"丹慊结繁虑"则是对内心复杂感情的形象描绘,表明思绪纷飞,不可自已。

“失身不自还”一句,含蓄地透露出诗人对于往昔时光无法回返的无奈与哀愁。"万恨随玉箸"则将这份哀愁比喻成万千,形象地表达了情感的沉重。

“蘼芜山下路”、“团扇秋风去”,景色交织出一种萧瑟孤寂之感。这里的山路和秋风,都是诗人哀愁心境的外在投射,同时也映照了内心世界的凄凉。

“君看心断时”、“犹在目成处”,通过直呼“君”的用法,增添了一份亲近感。"心断"暗示着一种痛彻心扉的情感体验,而"犹在目成处"则是对记忆的执着与留恋,不愿放弃那一份美好或哀愁。

这首诗通过精妙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复杂微妙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权德舆

权德舆
朝代:唐   字:载之   籍贯: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   生辰:759年-818年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少有才气,未冠时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唐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次知贡举。唐宪宗时,累迁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坐事罢相,历任东都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猜你喜欢

题含虚洞二首·其二

扪萝攀蹬步欹危,历览幽岩骇怪奇。

泉石膏肓传亦久,神仙窟宅到何迟。

真人鹿引非无路,洞府龙升自有时。

但觉尘缘挹绝景,踌躇落笔愧题诗。

(0)

伤贾岛无可

却到城中事事伤,惠休归去贾生亡。

谁人收得章句箧,独我重经苔藓房。

一命未沾为逐客,万缘初尽别空王。

萧萧竹坞残阳在,叶拂閒阶雪拥墙。

(0)

五言诗·其九

生儿拟替公,儿大须公死。

天配作次第,合去不由你。

父子总长命,地下无人使。

阎老忽嗔迟,即棒伺命使。

火急须领兵,走来且取你。

不及别妻儿,向前任料理。

(0)

五言白话诗·其七

孝是前身缘,不由相放习。

儿行不忆母,母恒行坐泣。

儿行母亦徵,项膇连脑急。

闻道贼出来,母愁空有骨。

儿回见母面,颜色肥没忽。

(0)

题阙·其八十四

忍辱生端正,多嗔作毒蛇。

若人不儜恶,必得上三车。

(0)

题阙·其八十三

布施生生富,悭贪世世贫。

若人苦悭惜,却却受辛勤。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邵式平 陶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