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湫一顷碧,龙至自何年。
松拄将崩石,云蒸欲雨天。
气清泉不乳,山润瀑常悬。
无复飞腾意,泥蟠共尔眠。
灵湫一顷碧,龙至自何年。
松拄将崩石,云蒸欲雨天。
气清泉不乳,山润瀑常悬。
无复飞腾意,泥蟠共尔眠。
这首诗描绘了陈山龙湫的壮丽景象与深邃意境。诗人以“灵湫一顷碧”开篇,巧妙地将龙湫的清澈碧绿与灵气融为一体,仿佛这潭水不仅是一片碧波,更是天地间的一份神秘与灵性。接着,“龙至自何年”一句,既表达了对龙湫历史之久远的赞叹,也暗含着对自然力量与古老传说的敬畏。
“松拄将崩石,云蒸欲雨天”两句,通过松树与岩石的对比,以及云层预示的雨意,营造出一种既稳固又充满变化的自然景观。松树虽老而坚韧,仿佛支撑着即将崩塌的岩石,而云层则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水,展现了自然界中稳定与变动并存的和谐之美。
“气清泉不乳,山润瀑常悬”进一步描绘了龙湫周围的环境。清新的空气与不息的泉水,以及湿润的山峦与悬挂的瀑布,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世界。这里没有尘世的喧嚣,只有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无复飞腾意,泥蟠共尔眠”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在这样的环境中,似乎连龙都失去了飞腾的欲望,与大地一同沉睡,享受着这份宁静与和谐。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忘却尘世纷扰的生活态度,正是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陈山龙湫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精神追求。
塞上初归复此行,燕南极目送飞旌。
天连嵩岳寒云尽,马度黄河春草生。
簪笔常思未央殿,封章时发大梁城。
知君最爱应刘赋,更向西园一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