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如许。春到江南路。
柳眼弄晴晖,笑梅老、落英无数。
峭寒庭院,罗幕护窗纱,金鸭暖,锦屏深,曾记看承处。
云边尺素。何计传心缕。
无处说相思,空惆怅、朝云暮雨。
曲阑干外,小立近黄昏,心下事,眼边愁,借问春知否。
春光如许。春到江南路。
柳眼弄晴晖,笑梅老、落英无数。
峭寒庭院,罗幕护窗纱,金鸭暖,锦屏深,曾记看承处。
云边尺素。何计传心缕。
无处说相思,空惆怅、朝云暮雨。
曲阑干外,小立近黄昏,心下事,眼边愁,借问春知否。
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节江南路上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内心的思念之情。开篇“春光如许”四字简洁而富有画面感,迅速勾勒出初春时节明媚的阳光。紧接着,“春到江南路”明确了时间和空间的背景。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柳眼弄晴晖”、“笑梅老、落英无数”,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细致,而且通过柳眼和梅花的形象传达了一种生机勃勃又带有淡淡哀愁的情感。柳树在春天萌发新芽,而梅花则已经老去并且落英,隐含了时间流逝与生命周期的哲思。
“峭寒庭院”一句转换了氛围,将读者带入一个冷清而又温馨的室内空间。罗幕护窗纱、金鸭暖、锦屏深共同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丽的生活情境。而“曾记看承处”则点出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云边尺素”、“何计传心缕”两句,通过云和丝线作为媒介,表达了诗人想要传递心中的思念却又无从着手的困惑和无奈。随后的“无处说相思,空惆怅、朝云暮雨”则直接抒发了内心的忧伤与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情。
末尾的“曲阑干外,小立近黄昏,心下事,眼边愁,借问春知否”几句,以一个小站立在斜阳下的画面,通过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对春天景色的观照,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这里的“借问春知否”不仅是在询问春天是否知道自己的心事,更是在用春光来寄托自己无法言说的心绪。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内心复杂微妙的情感世界。
笔力卷鲸海,人物冠麟台。
向来朱邸千字,不省有惊雷。
人似曲江风韵,刚要重来持节,不道玉堂开。
草诏坐扛鼎,琐屑扫尊罍。金错落,貂掩映,玉崔嵬。
看公谈笑,长河千里静氛埃。
散马昼闲榆塞,辫发春趋瑶陛,都出济川才。
老子尚顽健,东阁亦时来。
春秋有罗国,之子岂其后。
家传锦囊书,相地走淮右。
为问何所宗,此法古所授。
卜瀍与卜宅,周孔语非谬。
用能游公卿,所至术辄售。
有时过吾庐,乘间得频扣。
谈诗涉坡谷,说卦本爻繇。
是名阴阳家,未可容易诟。
归欤春雨霁,飞花扑襟袖。
遥怜玉笥峰,岿然插天秀。
小雨新晴接重九,猎猎西风振衰柳。
二禅过我欲东游,为说偕行得良友。
天童老人笑垂手,应问师来欲何取。
相逢莫作一日留,袖取鄞江过淮右。
秋阳汎汎流清晖,帆腹不张旂脚垂。
灵祠轮奂湖之麋,水天一色成玻瓈。
西轩爽垲高不危,凭栏下瞰群山卑。
鬼神亮我心无欺,风涛纵险夫何疑。
区区奔走劳驱驰,和光未免世俗随。
相逢一笑聊伸眉,明朝掺袂还东之。
萧曹有节未见奇,往往樵牧相鄙夷。
吾生倾否会有时,穷愁过眼无足悲。
长堤十里荷花雨,隐约尘头南去路。
故人恋恋不能忘,又遣长须寄新语。
锦囊玉轴缠朱丝,开缄恍觉云烟飞。
青山未许松柏老,绿野会致牛羊肥。
嗟予衰滞烦訾相,十年相对江湖上。
苦吟猛省爆鸭脚,剧论旋惊烂熊掌。
分携令我重回首,日月漂流易成久。
因风频寄数行书,毋蹈从前作诗瘦。
比邻先生倦不出,德齿俱尊时第一。
何妨杖屦日过逢,白酒黄鸡醉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