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极夫何恨不禁,五更霜角夜声沈。
滴残塞北征夫泪,点碎江南游子心。
久客情怀愁似织,休官时候梦非簪。
宝陀老子相怜否,苦海应援绠万寻。
喜极夫何恨不禁,五更霜角夜声沈。
滴残塞北征夫泪,点碎江南游子心。
久客情怀愁似织,休官时候梦非簪。
宝陀老子相怜否,苦海应援绠万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潜的作品,属于七言绝句。诗中通过对喜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喜极夫何恨不禁"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在大雨中无法抑制的深沉忧郁。"五更霜角夜声沈"则是通过对夜半时分的寒冷与寂静的声音来渲染氛围,营造出一种幽深而又萧瑟的意境。
接下来的两句"滴残塞北征夫泪,点碎江南游子心"表达了诗人对远行征人和游子的同情与理解。雨声如泣,触动了边塞将士孤独哀伤的心灵;而在江南游子的身上,每一滴落下的雨都似乎是他们离乡背井之苦痛的体现。
"久客情怀愁似织,休官时候梦非簪"两句,则转向个人经历和内心世界。诗人以久居他乡之身,对过去的情感如织网般纠缠不清;而在无官一身的闲适时光里,即便是美好的梦境,也难免带上几分虚幻与不真实。
最后两句"宝陀老子相怜否,苦海应援绠万寻"中,诗人提及佛教中的宝陀老子,用以比喻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深。"苦海"则暗示了世间的痛苦与无尽的欲望,而"应援绠万寻"则表达了希望得到救赎、解脱的心愿。
整首诗通过喜雨这一主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对亲情、故土的深切思念,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佛法的思想倾向。
岩栖带灵境,寥寥布金园。
跫然足音少,所遇麋与猿。
井灶白云里,枕席莓苔痕。
悬灯梦石榻,蝙蝠飞前轩。
腹中楞伽经,心解口不言。
众方委尘劫,此独求真源。
笋笠挂绝壁,卷衣弄潺湲。
夜半月出山,泉萝四垂门。
了然忘天地,独与静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