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栖带灵境,寥寥布金园。
跫然足音少,所遇麋与猿。
井灶白云里,枕席莓苔痕。
悬灯梦石榻,蝙蝠飞前轩。
腹中楞伽经,心解口不言。
众方委尘劫,此独求真源。
笋笠挂绝壁,卷衣弄潺湲。
夜半月出山,泉萝四垂门。
了然忘天地,独与静者论。
岩栖带灵境,寥寥布金园。
跫然足音少,所遇麋与猿。
井灶白云里,枕席莓苔痕。
悬灯梦石榻,蝙蝠飞前轩。
腹中楞伽经,心解口不言。
众方委尘劫,此独求真源。
笋笠挂绝壁,卷衣弄潺湲。
夜半月出山,泉萝四垂门。
了然忘天地,独与静者论。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诗《赠德成岩道者二首(其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凡的隐居生活图景。首句“岩栖带灵境”点出道者选择在灵气环绕的山岩居住,环境清幽。接下来的“寥寥布金园”形容园子空旷而富有自然之美,人迹罕至,只有麋鹿和猿猴为伴,展现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孤寂与和谐。
“井灶白云里,枕席莓苔痕”进一步描绘了道者的简朴生活,井台炊烟与白云相融,寝具上留有苔藓痕迹,显示出他的清贫与自然亲近。夜晚,“悬灯梦石榻,蝙蝠飞前轩”,灯光映照在石床上,蝙蝠在屋檐下飞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诗人通过“腹中楞伽经,心解口不言”表达了道者内心的智慧与深沉,他虽然懂得佛法,但并不急于表达,而是默默追求真理的源泉。最后两句“笋笠挂绝壁,卷衣弄潺湲”描绘了道者独自享受山间的宁静,披着竹笠,卷起衣裳,在溪流边悠然自得。
整首诗以写景和叙事相结合,展现了道者超脱尘世、追求内心清净的生活态度,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欣赏和敬仰。
恩怨无常,悲欢难料,从来世情如此。
闻君语便似,司马泪湿青衫,愤盈素纸。
纵前欢、拌得而今忘却,未可正芳年,竟抛罗绮。
绣阁深锁,冰弦绝时谁共理。想数番、求凰心事。
为尽传知音,当炉曾许,誓约千金休换,柰何到此成轻弃。
空伫望零涕。翻输与、当日虞家,君王骓逝。
临分忼爽歌声起。
尽桃符换岁,未洧尽,腊中寒。
唤旅雁将俦,奔车载影,同指江干。乡关。
最佳胜处,恨匆匆、便落杳茫间。
世路风饕雪虐,不应长负丘山。频年。斗健尊前。
才比陆拙如潘。料故人情意,殷勤恋此,深谷幽磐。
何缘。共来小隐,汲憨憨、一勺胜贪泉。
先买生绡数尺,为君点染层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