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品演布化,迢迢霄玄音。
等受无碍智,三梁度黄津。
神霄功曹使,疲劳小停神。
三会因劳赏,当报不负言。
须启更当白,便曹未恚悬。
下座服居位,礼拜三宝尊。
妙品演布化,迢迢霄玄音。
等受无碍智,三梁度黄津。
神霄功曹使,疲劳小停神。
三会因劳赏,当报不负言。
须启更当白,便曹未恚悬。
下座服居位,礼拜三宝尊。
这首诗《下座咏》由唐代诗人朱君绪所作,展现了其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与虔诚敬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传达了修行者在追求精神升华过程中的内心体验。
首句“妙品演布化,迢迢霄玄音”描绘了佛法的深奥与广大,如同天际的玄妙之音,遥远而深远,暗示了佛法的博大精深以及修行者在探索真理时所面临的广阔宇宙般的挑战。
接着,“等受无碍智,三梁度黄津”进一步阐述了修行者通过智慧的引导,跨越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心灵的自由与解脱。这里的“三梁度黄津”可能是指超越了生死轮回的界限,达到了涅槃的彼岸。
“神霄功曹使,疲劳小停神”则以神霄宫的使者为例,形象地表达了修行者在追求精神境界的过程中,虽历经辛劳与疲惫,但仍然坚持不懈,甚至在短暂的休息中也不忘精神的修养。
“三会因劳赏,当报不负言”强调了修行的成果与付出之间的关系,即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实践,最终能够得到内心的满足与精神的奖赏,同时也体现了对承诺与责任的重视。
“须启更当白,便曹未恚悬”表达了在修行过程中,面对困难与挑战时,需要有耐心与智慧去解决,同时也提醒了修行者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宽容。
最后,“下座服居位,礼拜三宝尊”总结了整个修行的过程,从坐下来开始深入思考与实践,到最终在精神上达到与三宝(佛、法、僧)的合一,完成了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的转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佛教修行者在追求精神境界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佛法深刻的理解与虔诚的信仰。
柴桑高隐,丘壑岁寒姿。北窗下,羲黄上,古人期。
俗人疑。
束带真难事,赋归去,吾庐好,斜川路,携筇杖,看云飞。
六翮冥冥高举,青霄外、矰缴何施。
且流行坎止,人世任相违。采菊东篱。
正悠然、见南山处,无穷景,与心会,有谁知。
琴中趣,杯中物,醉中诗。可忘机。
一笑骑鲸去,向千载,赏音稀。
嗟倦翼,瞻遗像,是吾师。
门外空馀衰柳,摇疏翠、斜日辉辉。
遣行人到此,感叹不胜悲。物是人非。
金刹负城闉,阒然美栖止。
卞山直穹窿,苕水相依倚。
霜桧郁冥冥,海棕鲜薿薿。
广除庇夏阴,飞栋明朝晷。
溪光凫鹜边,天色菰蒲里。
绪风传昼焚,璧月窥夜礼。
泄云彗层空,规荷鉴幽沚。
艅艎烟际下,钟磬林端起。
聱牙戏清深,嵚崟扑空紫。
所遇信悠然,此生如寄耳。
志士耻沟渎,征夫念桑梓。
揽衣轩楹间,啸歌何穷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