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静终南高,俯映江水明。
有若蓬莱下,浅深见澄瀛。
群峰悬中流,石壁如瑶琼。
鱼龙隐苍翠,鸟兽游清泠。
菰蒲林下秋,薜荔波中轻。
山戛浴兰阯,水若居云屏。
岚气浮渚宫,孤光随曜灵。
阴阴豫章馆,宛宛百花亭。
大君及群臣,宴乐方嘤鸣。
吾党二三子,萧辰怡性情。
逍遥沧洲时,乃在长安城。
天静终南高,俯映江水明。
有若蓬莱下,浅深见澄瀛。
群峰悬中流,石壁如瑶琼。
鱼龙隐苍翠,鸟兽游清泠。
菰蒲林下秋,薜荔波中轻。
山戛浴兰阯,水若居云屏。
岚气浮渚宫,孤光随曜灵。
阴阴豫章馆,宛宛百花亭。
大君及群臣,宴乐方嘤鸣。
吾党二三子,萧辰怡性情。
逍遥沧洲时,乃在长安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面,充满了生机与动感。从“天静终南高,俯映江水明”可以看出诗人站在高处俯瞰,看到的是一片宁静而清晰的江水景象。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视野开阔,而且也为后文的描写奠定了基调。
接下来的“有若蓬莱下,浅深见澄瀛”则是在用神话中仙山蓬莱来比喻眼前的景色,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随后的“群峰悬中流,石壁如瑶琼”更是将自然的壮丽与精美并置,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
在“鱼龙隐苍翠,鸟兽游清泠”一句中,动静结合,生灵活跃,展示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生态画面。而“菰蒲林下秋,薜荔波中轻”则是诗人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清凉与温婉。
至于“山戛浴兰阯,水若居云屏”和“岚气浮渚宫,孤光随曜灵”,则是诗人在用大自然的美景来勾勒出一处仙境般的地方。这里既有物质之美,又蕴含了超自然的意象。
最后,“阴阴豫章馆,宛宛百花亭”和“大君及群臣,宴乐方嘤鸣”则是在描述一个欢乐的集会场景,诗人与朋友们在这美丽的环境中尽情享受着欢聚时光。而以“我党二三子,萧辰怡性情”结尾,则是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态度和心境的满足与喜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美感与生命力的世界,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欢愉。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