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度领江淮,宠辱胥忘,美谥终凭公论定;
前型重山斗,步趋靡及,遗章惭负替人期。
大度领江淮,宠辱胥忘,美谥终凭公论定;
前型重山斗,步趋靡及,遗章惭负替人期。
此挽联以高度概括之笔,颂扬了陶澍的卓越功绩与高尚品德。上联“大度领江淮,宠辱胥忘,美谥终凭公论定”赞其胸怀宽广,无论荣宠还是屈辱,皆能淡然处之,其美德最终将由公正的历史评价来定论。下联“前型重山斗,步趋靡及,遗章惭负替人期”则指出陶澍的成就与风范如同高山北斗,难以企及,其留下的遗训也让人深感愧疚,未能完全达到他的期望。整联通过对比与自省,既表达了对陶澍的崇高敬意,也流露出对其未尽之志的惋惜之情。林则徐以这副挽联,不仅缅怀了陶澍的生平与贡献,更体现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自我激励的精神。
何人著书补获麟,竹汗未乾头已星。
天上风流张公子,散发沧浪歌独醒。
威名遍满淮草木,肯借妙语春冥灵。
臞翁之腹无三壬,平生贮书才一丁。
泥涂断道学龟曳,云天泼眼惭鸾停。
亦知封侯下曹掾,宁与阿堵高宁馨。
梦从诸儿坐家塾,十年灯火寒青荧。
分无黄色明天庭,独倚一片藏无形。
虞翻骨相当自程,曲江风度乃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