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雍门琴,未逢钟期生。
不审托业卑,独欲操正声。
合乐而殊歌,哀音而激鸣。
一弹赏音稀,再鼓里耳惊。
持谢一世人,辛苦难自明。
琴声诚未谐,藉洗笛与筝。
客有雍门琴,未逢钟期生。
不审托业卑,独欲操正声。
合乐而殊歌,哀音而激鸣。
一弹赏音稀,再鼓里耳惊。
持谢一世人,辛苦难自明。
琴声诚未谐,藉洗笛与筝。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琴师演奏时的孤独与坚持,以及音乐在不同人心中的反应。诗人通过“客有雍门琴,未逢钟期生”表达了琴师虽技艺高超却无人赏识的境遇,暗喻了世态炎凉和知音难觅的主题。接下来,“不审托业卑,独欲操正声”则展现了琴师不因地位低下而放弃追求高尚艺术的决心。
“合乐而殊歌,哀音而激鸣”描绘了琴师演奏时的独特风格,他的音乐既有哀伤的旋律,又充满激昂的力量,展现出音乐的多样性和情感的深度。接着,“一弹赏音稀,再鼓里耳惊”强调了音乐的感染力,即使初次聆听者可能难以理解,但再次演奏时,人们会被深深触动。
最后,“持谢一世人,辛苦难自明”表达了琴师对世人的劝告,即追求艺术的道路虽然艰辛,但内心的真实表达是无法被轻易理解的。“琴声诚未谐,藉洗笛与筝”则暗示了音乐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如同流水一般洗涤心灵,让不同的人在音乐中找到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琴师的音乐之旅,探讨了艺术创作与社会认知之间的矛盾,以及音乐作为沟通心灵桥梁的作用,体现了诗人对艺术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