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道昔云季,王风荡无章。
宣尼辑麟史,诛赏慎天常。
秦灰讵终泯,汉教方再昌。
夫子隐龙德,下帷正迷方。
发愤缀道论,述圣冀升堂。
统真建礼乐,稽疑质灾祥。
斗酒碍吞舟,鱼目妒夜光。
迢迢江都相,郁郁东南行。
王泽永凋歇,明略不获张。
作赋悼迟暮,空文竟谁偿。
蹇予缅遐代,祇役迈维扬。
弭棹讯幽逸,凭轼仰堂隍。
朱轩覆重墄,琼栖妥灵相。
礼崇祀弥肃,迹往德愈芳。
怀贤轸遥眷,悠悠圣谟长。
云龙古难际,恻惋令神伤。
周道昔云季,王风荡无章。
宣尼辑麟史,诛赏慎天常。
秦灰讵终泯,汉教方再昌。
夫子隐龙德,下帷正迷方。
发愤缀道论,述圣冀升堂。
统真建礼乐,稽疑质灾祥。
斗酒碍吞舟,鱼目妒夜光。
迢迢江都相,郁郁东南行。
王泽永凋歇,明略不获张。
作赋悼迟暮,空文竟谁偿。
蹇予缅遐代,祇役迈维扬。
弭棹讯幽逸,凭轼仰堂隍。
朱轩覆重墄,琼栖妥灵相。
礼崇祀弥肃,迹往德愈芳。
怀贤轸遥眷,悠悠圣谟长。
云龙古难际,恻惋令神伤。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董子祠》是一首对古代贤人董仲舒的敬仰与感慨之作。诗中通过对董仲舒生平事迹的回顾,表达了对他在儒家学说复兴时期的重要贡献的赞扬。
首联“周道昔云季,王风荡无章”暗指周代末期风气衰颓,而董仲舒以整理《春秋》中的“麟史”,体现了他对礼乐制度的重视和对孔子思想的传承,"宣尼辑麟史,诛赏慎天常"。
接着,诗中提到秦朝的严酷与汉朝儒教的复兴,暗示董仲舒的主张在乱世中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秦灰讵终泯,汉教方再昌”。他深藏不露,潜心学问,“夫子隐龙德,下帷正迷方”。
董仲舒的著述如“道论”旨在弘扬圣人之道,“述圣冀升堂”,试图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他倡导建立礼乐制度,探究自然现象以明人事,“统真建礼乐,稽疑质灾祥”。
然而,他的理想并未完全实现,“斗酒碍吞舟,鱼目妒夜光”,喻指社会现实的阻碍和个人遭遇的困境。诗人感叹其政治理想未能施展,“王泽永凋歇,明略不获张”。
最后,诗人表达对董仲舒的深深怀念,以及对贤人远去的哀伤,“作赋悼迟暮,空文竟谁偿”。他亲自前往董子祠,表达对先贤的景仰,“弭棹讯幽逸,凭轼仰堂隍”。
祠堂中的景象庄重神圣,“朱轩覆重阶,琼栖妥灵相”,祭祀仪式严谨,董仲舒的美德因此更加显扬。“礼崇祀弥肃,迹往德愈芳”,诗人感慨圣人的智慧和美德将永远流传。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是对董仲舒的敬仰,也是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体现出诗人对儒家文化的尊崇和对贤人命运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