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步逢多难,真遗玉食忧。
连环当日计,借箸几人筹。
共睹车前辙,谁从野外谋。
鲸波犹恶甚,病客未销愁。
世步逢多难,真遗玉食忧。
连环当日计,借箸几人筹。
共睹车前辙,谁从野外谋。
鲸波犹恶甚,病客未销愁。
这首诗描绘了在多难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叛乱兵犯广州、军队溃败、将领失律的严峻局势,诗人深感忧虑与痛心。诗中运用了“连环”、“借箸”等典故,形象地表达了对时局复杂性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决策者未能有效应对的遗憾。
“共睹车前辙”,意指共同见证了军队溃败的惨状,强调了事件的普遍性和影响力。“谁从野外谋”,则表达了对在关键时刻未能从基层、民间获取智慧和策略的反思,暗含了对决策层疏离现实、忽视基层声音的批评。
“鲸波犹恶甚”,以“鲸波”比喻动荡不安的局面,进一步强调了形势的严峻。“病客未销愁”,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忧虑的深切关怀,暗示了在动荡时期,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难以摆脱愁苦的情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深刻洞察和忧虑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在面对内乱外患时的复杂境况和人民的苦难。
人生异趣各有托,年少何如老人乐。
老来万事不挂眼,乐处勿忧儿辈觉。
疾雷破山吾不惊,亦赖天教闲处著。
两部池蛙当鼓吹,万叠云山作屏幕。
此时真似地行仙,拍酒何须万斛船。
不爱白日升青天,不爱腰缠十万钱。
但爱百年三万六千日,日对芳樽聊自逸。
明日花开花更好,定知不向愁中老。
伊昔苕水滨,诗酒相逆送。
红蕖三百顷,天遣作妙供。
于今几何时,喜惧不同梦。
惊心风月夕,怨笛有残弄。
所嗟老侵寻,不愧官冗从。
当时季孟间,众识长雏凤。
宁知天一角,复此樽酒共。
文章自千古,习气无乃重。
诗如朝阳鸣,一一律吕中。
从游二三骏,蹀躞不受鞚。
阿威有家学,落笔竞豪纵。
伤时复怀旧,一笑得再恸。
公等俱勉旃,如我堪底用。
村田高仰对低窊,咫尺溪流有等差。
我欲浸灌均田涯,天公不遣雷鞭车。
老龙下饮骨节瘦,引水上泥声呷呀。
初疑蹙踏动地轴,风轮共转相钩加。
嗟我妇子脚不停,日走百里不离家。
绿芒刺水秧初芽,雪浪翻垄何时花。
农家作劳无别想,两耳未厌长呕哑。
残年我亦冀一饱,谓此鼓吹胜闻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