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北溪南水暗通,隔溪遥见夕阳舂。
思量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
溪北溪南水暗通,隔溪遥见夕阳舂。
思量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不凡抱负和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简洁而深刻,意境幽远。
“溪北溪南水暗通”一句,描绘了一幅清澈溪流潺潺相通的自然景象,但这并非单纯的写景,而是通过静谧的山水画面,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远。
“隔溪遥见夕阳舂”则描绘了一幅晚霞满天,金色光辉洒落在波光粼粼的溪流之上的美丽图景。这里的“遥见”二字,不仅指目力所及,更蕴含了诗人对远方事物的深切关注和感慨。
至于“思量诸葛成何事”一句,诗人在此通过自己内心的沉思,试图揭示历史人物诸葛亮不凡的抱负与所为。这里的“思量”,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伟人的深刻理解和敬仰之情。
最后,“只合终身作卧龙”一句,则是直接点出了诸葛亮生平中的重要一面——他隐居草庐,等待时机,以待有用武之地。这里的“作卧龙”,形象地表达了诸葛亮超凡脱俗、智慧无边的个性特点,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这位历史人物终身追求和理想抱负的赞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深邃情感和高远志向,是一篇融合了山水之美、历史之思、个人理想之追求于一体的佳作。
西曹暮归城鸟栖,明星在门北风作。
岁晏天涯感我情,相对妻孥苦不乐。
小女手持银鱼至,兼有笋芽如犊角。
云是仙曹远寄将,此意年来重寥落。
三寸冰僵白雪蛆,数茎春苞紫泥箨。
南山风高沧海深,冬月何由见珍错。
呼儿剥笋仍烹鱼,入口香醪似鲜酪。
更长烛明一放歌,回首家山事如昨。
天柱峰前多古木,芙蓉庵下仙人宿。
春风吹落碧桃花,子规啼裂山头竹。
十年来往龙湫上,一两芒鞋一枝杖。
飞流千尺落深潭,白雪纷纷洒青嶂。
白发看山愁日短,好景招人及春暖。
我家小阮带青钱,提壶又向花间转。
老夫乐事在天伦,人间此乐方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