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刀不剪愁千斛。却剪溪山成小幅。
无边暝色送归鸦,有信寒风催落木。
吴侬生长吴江曲。尽日沦涟看不足。
儿时解把钓鱼竿,老去玄真歌懒续。
并刀不剪愁千斛。却剪溪山成小幅。
无边暝色送归鸦,有信寒风催落木。
吴侬生长吴江曲。尽日沦涟看不足。
儿时解把钓鱼竿,老去玄真歌懒续。
这首诗是汪东在清朝末年至近代初创作的《玉楼春·自题山水小景》,以个人的情感与眼前的小景相结合,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景色的深深热爱。
"并刀不剪愁千斛",诗人以并刀比喻内心的愁绪深重,仿佛千斛之水难以排解,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郁结与哀愁。"却剪溪山成小幅",通过将愁绪比作剪刀,剪裁出山水画卷,暗示了诗人试图通过艺术来寄托情感,将大景致浓缩为小画面。
"无边暝色送归鸦,有信寒风催落木",描绘了傍晚时分乌鸦归巢和秋风吹落树叶的景象,暗寓时光流逝和岁月无情,增添了诗中的凄凉氛围。
"吴侬生长吴江曲",诗人自称为吴地人,生于江南水乡,对那里的风景有着深厚的感情。"尽日沦涟看不足",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眷恋,即使终日观赏也觉得不够。
最后两句"儿时解把钓鱼竿,老去玄真歌懒续",回忆起儿时无忧无虑的生活,垂钓于江边,而如今年岁已高,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过去的追忆使得诗人感叹,连曾经喜欢的渔歌也变得无力续唱。
整首诗情感深沉,借景抒怀,既有个人的沧桑感,又流露出对故土的深情,体现了汪东独特的艺术风格。
临流坐白石,少憩聊盘桓。
隔溪两黄犊,动静天机閒。
物我俱夷游,偶地心自安。
山中三日留,展我平昔颜。
明朝出江口,孤舟入西山。
羸疾卧江浒,承恩慰高秋。
木落坞渚净,天朗气暄柔。
便了晨光中,授我双蝤蛑。
呼童敬荐之,风味宜南州。
忆昔客燕蓟,白云从方舟。
于时见此物,千钱三十头。
打黄试新羹,烂醉天市楼。
一日食一百,更为明旦谋。
三日困暴下,传笑诸公侯。
此邦诚罕见,初出愈难求。
矧当浮萸日,倾道俗如流。
厚价得两螯,持之比琳球。
物有少为贵,感事重绸缪。
奈何雷同者,政复多优游。
欲折黄金花,报君向沧洲。
此花苦未发,少待岁寒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