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千峰翠浪奔,云端挂此一豪身。
山河了了穷千界,物我纷纷共一尘。
浪趁下方追日步,恨非本色住庵人。
他年八极浮游遍,来读新诗迹未陈。
脚底千峰翠浪奔,云端挂此一豪身。
山河了了穷千界,物我纷纷共一尘。
浪趁下方追日步,恨非本色住庵人。
他年八极浮游遍,来读新诗迹未陈。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与友人一同游览仙峰庵的体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句“脚底千峰翠浪奔”,以动态的画面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世界之中。翠绿的山峰仿佛波涛般涌动,生动地展现了山川的壮丽与灵动。接下来,“云端挂此一豪身”一句,巧妙地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仿佛诗人自己也成为了这壮丽景色的一部分,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
“山河了了穷千界,物我纷纷共一尘”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通过对广阔山河的描绘,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的感慨,同时也反思了个体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与共通性,体现了哲学上的深邃思考。
“浪趁下方追日步,恨非本色住庵人”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一方面,他渴望融入自然,追逐光明,另一方面,他又意识到自己并非真正属于这片土地,这种自我认知的冲突,增加了诗的情感层次。
最后,“他年八极浮游遍,来读新诗迹未陈”预示着诗人对未来探索的期待与决心,同时也表达了对后人阅读自己作品的期许,希望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能够跨越时间,继续流传。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生、宇宙与个人存在的意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思考。
露颗添花色,月彩投窗隙。春思如中酒,恨无力。洞房咫尺,曾寄青鸾翼。云散无踪迹。罗帐熏残,梦回无处寻觅。
轻红腻白,步步熏兰泽。约腕金环重,宜装饰。未知安否,一向无消息。不似寻常忆。忆后教人,片时存济不得。
千古东流,声卷地,云涛如屋。横浩渺、樯竿十丈,不胜帆腹。夜雨翻江春浦涨,船头鼓急风初熟。似当年、呼禹乱黄川,飞梭速。
击楫誓、空警俗。休拊髀,都生肉。任炎天冰海,一杯相属。荻笋蒌芽新入馔,弦凤吹能翻曲。笑人间、何处似尊前,添银烛。
晴岚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