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
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
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
翳荟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
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
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
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
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
翳荟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
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
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无依无靠的人生状态,表达了对世事无常和人间难以实现理想的感慨。诗中“兔丝蔓”指的是细弱而纠缠不清的事物,“荆与榛”则象征着困难和障碍。这两者交织在一起,形象地表达了人生中的挫折和艰辛。
“百鸟撩乱鸣”展示了自然界的喧嚣声响,与人类社会的紊乱相呼应。下面的“狐兔穴”则暗示着隐蔽而不安定的生活状态,尽管它们“奔走亦纵横”,但也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活动。
诗中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可能是指人在面对困境时,会寻求一些不稳固的依靠,但这些依靠往往如同柔弱的蔓草,无法提供真正的支持。
“翳荟生可耻”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状态的羞愧和无奈,而“束缚死无名”则暗示着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的生命可能会被种种限制所束缚,最终导致无声无息地消逝。
接下来,“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则是对理想境界的描绘,这两者都象征着珍贵而难以企及的事物,显示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然而,即便是这些美好的东西,也可能因为“缠萦”的现实世界而难以触及。
最后,“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则充满了超脱和自由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解脱束缚、达到更高境界的渴望。这些形象与前文中的“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相呼应,都在强调真正美好的事物应该是超越凡尘纷扰的。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照,展现了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诗人对于自由、理想和解脱的深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