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净郊原,暮色含清夏。
层巅月欲上,烱烱木叶罅。
丰姿一发亏,爽气千毫射。
流光不著地,黄抹溪西舍。
翩然释峤飞,云浪鳞鳞化。
常恐螺髻青,失此骊珠挂。
奇观天所吝,老眼得屡借。
不嫌神太清,跣立高梧下。
故人肯留连,一笑偶良夜。
浊醪勿虚杯,庭缟醉可藉。
微风净郊原,暮色含清夏。
层巅月欲上,烱烱木叶罅。
丰姿一发亏,爽气千毫射。
流光不著地,黄抹溪西舍。
翩然释峤飞,云浪鳞鳞化。
常恐螺髻青,失此骊珠挂。
奇观天所吝,老眼得屡借。
不嫌神太清,跣立高梧下。
故人肯留连,一笑偶良夜。
浊醪勿虚杯,庭缟醉可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夏夜赏月图景。"微风净郊原,暮色含清夏"两句,设定了一个清新而宁静的乡间傍晚时分,天气清凉,暮色中带着夏日特有的明朗与温润。
接下来的"层巅月欲上,烱烱木叶罅",则描写了月亮即将升起,树叶间透出的光线细腻而柔和。月亮是赏月诗中的常见意象,这里的描述强调了月亮的温婉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丰姿一发亏,爽气千毫射"中,“丰姿”指代月亮的美好形态,而“亏”字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接下来的“爽气千毫射”,则是对夜晚清凉微风的描绘,这种描述增添了一份生动性。
"流光不著地,黄抹溪西舍"写出了月亮的光辉没有直接照在地面,而是在远处溪谷间散布着金色的余晖。这里的“黄抹”形容了月色在山谷中的柔和与温润。
"翩然释峤飞,云浪鳞鳞化"则是对赏月时心境的描写,诗人似乎随着月亮而飞扬,融入到了云层之中,与自然界合为一体。这里的“鳞鳞”形容了云的层次与动态。
下文"常恐螺髻青,失此骊珠挂"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美好时刻的珍惜之情,以及对可能错过这一幕景色的担忧。这里的“螺髻”、“骊珠”都是宝贵事物的比喻。
接下来的"奇观天所吝,老眼得屡借"中,“奇观”指代这难得的美丽月夜,而“老眼”则是诗人自谦之词,表达了他对于这份美景的珍视,以及希望多次领略的愿望。
"不嫌神太清,跣立高梧下"写出了诗人即便是在平凡之处,也能感受到超然物外的心境。这里的“神太清”形容了月色与心境之清澈,而“跣立高梧下”则是对诗人寻找最佳赏月角度的描写。
"故人肯留连,一笑偶良夜"中,“故人”指代旧友或知己,而“留连”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朋友共享这一美好时刻的心意。最后一句“一笑偶良夜”,则是对这份难得美景的欣赏,以及与朋友相聚时那份愉悦心情的总结。
最末尾的"浊醪勿虚杯,庭缟醉可藉"则写出了在赏月之余,与友人一同畅饮,享受清风明月带来的无穷乐趣。这里的“浊醪”形容了美酒,而“庭缟”则是家园中庭院的意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刻的珍视,以及与朋友共享这份美景的愉悦心情。
泼墨生寒云,落笔成奇石。
人间藏弆求之迫,天家亦欲观真迹。
遥知奉敕写幽林,风雨惊飞殿廷壁。
旧传家学娄江东,丹青妙手神明通,兴到笔健如游龙。
岳岳给谏素鲠直,大有古之诤臣风。
闾阎疾苦莫可比,远隔君门万千里。
应诏定绘《豳风图》,不徒皴染闲山水。
浈阳峡百里,两崖状如门。
江流日漱啮,崩剥露危根。
空中颐霤削,骨立龙虎蹲。
孤舟出其下,凛然凄心魂。
石戴万篙眼,壁萦千牵痕。
溯流行良难,下峡如星奔。
滩急波易驶,林深景常昏。
奇峰递迎送,百千互卑尊。
或肖天榜挂,或疑铁骑屯。
心赏不暇接,目眩难具论。
古来投荒人,郁结声长吞。
壮观有如此,何必非君恩?
急丈田,长洲县。田几何,百馀万。奉部文,一年限。
朝廷丈田除浮粮,浮粮若除须补亡。
下跨河水上山冈,菜畦菱荡都抵当。
插旗四角周中央,男奔女走群慞惶。
上官督县令,县令责里正。
里正不识弓尺寸,转雇狙狯代持筹,长短方圆一手定。
一手定,一手更。私田缩,官田盈。
移重挪轻无不有,田主瞠眼不敢争。
县家覆丈岂能遍,但取溢额可考成。
急丈田,限一年。官经票,吏索钱。
官田未见增什一,民钱已闻费万千。
君不见一县图书七百四十一,日造黄册堆积高于山。
天寒鼓柁生悲风,残年白头高浪中。
地经江徼饱焚掠,夜夜防贼弯长弓。
荒村哀哀寡妇哭,山田瘦尽无耕农。
男逃女窜迫兵火,千墟万落仓箱空。
昨夜少府下争牒,军兴无策宽蜚鸿。
新粮旧税同立限,入不及格书驽庸。
有司累累罪贬削,缗钱难铸山非铜。
朝廷宽大重生息,群公固合哀愚蒙。
揭竿扶杖尽赤子,休兵薄敛恩须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