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丈田,长洲县。田几何,百馀万。奉部文,一年限。
朝廷丈田除浮粮,浮粮若除须补亡。
下跨河水上山冈,菜畦菱荡都抵当。
插旗四角周中央,男奔女走群慞惶。
上官督县令,县令责里正。
里正不识弓尺寸,转雇狙狯代持筹,长短方圆一手定。
一手定,一手更。私田缩,官田盈。
移重挪轻无不有,田主瞠眼不敢争。
县家覆丈岂能遍,但取溢额可考成。
急丈田,限一年。官经票,吏索钱。
官田未见增什一,民钱已闻费万千。
君不见一县图书七百四十一,日造黄册堆积高于山。
急丈田,长洲县。田几何,百馀万。奉部文,一年限。
朝廷丈田除浮粮,浮粮若除须补亡。
下跨河水上山冈,菜畦菱荡都抵当。
插旗四角周中央,男奔女走群慞惶。
上官督县令,县令责里正。
里正不识弓尺寸,转雇狙狯代持筹,长短方圆一手定。
一手定,一手更。私田缩,官田盈。
移重挪轻无不有,田主瞠眼不敢争。
县家覆丈岂能遍,但取溢额可考成。
急丈田,限一年。官经票,吏索钱。
官田未见增什一,民钱已闻费万千。
君不见一县图书七百四十一,日造黄册堆积高于山。
这首诗《急丈田》是明末清初诗人尤侗所作,以民谣的形式揭露了封建社会丈量土地时的不公与苛政。诗中描绘了官府急促丈量田地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混乱与百姓的痛苦。
首先,诗中提到“急丈田,长洲县”,点明了事件发生的地点和紧迫性。接着,“田几何,百馀万”描述了田地的广阔,暗示了丈量工作的繁重与复杂。
“奉部文,一年限”表明了丈量工作的时间限制,体现了官府的急迫心态。接下来,“朝廷丈田除浮粮,浮粮若除须补亡”揭示了丈量的目的在于清除虚报的田地数量,并补充实际缺失的部分,反映了官府试图通过丈量来增加税收的努力。
“下跨河水上山冈,菜畦菱荡都抵当”描绘了丈量工作的范围之广,从低洼的河岸到高耸的山岗,包括各种类型的农田,展现了丈量工作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插旗四角周中央,男奔女走群慞惶”形象地描绘了丈量现场的紧张气氛,男男女女在旗杆指引下忙碌奔走,表现出百姓面对官府指令时的恐慌与无奈。
“上官督县令,县令责里正”揭示了丈量工作的组织结构,上级官员监督县令,县令再向下级传达命令,体现了官僚体系的层级管理。
“里正不识弓尺寸,转雇狙狯代持筹,长短方圆一手定”讽刺了基层官员对丈量工作的无知与草率,他们依赖于狡猾之人进行测量,导致丈量结果的随意与不准确。
“一手定,一手更。私田缩,官田盈”揭示了丈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公平现象,官田因丈量而扩大,而私田则被压缩,反映了官府在土地分配上的偏袒。
“移重挪轻无不有,田主瞠眼不敢争”描述了百姓在面对不公时的无力反抗,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利益受损,却无法争辩。
“县家覆丈岂能遍,但取溢额可考成”指出官府无法全面覆盖所有田地进行丈量,只能选取超出原有记录的部分作为依据,进一步加剧了丈量过程中的不公正。
“急丈田,限一年。官经票,吏索钱”强调了丈量工作的紧迫性和伴随其后的经济压力,官府不仅要求完成任务,还向百姓索取额外费用。
“官田未见增什一,民钱已闻费万千”对比官田与民田的变化,揭示了丈量工作对百姓造成的巨大经济负担,而官田并未因此增加收入。
“君不见一县图书七百四十一,日造黄册堆积高于山”以夸张的手法形容丈量工作产生的大量文书,以及这些文书堆积如山,反映了官府文书工作的繁复与冗长。
综上所述,《急丈田》通过生动的描写和讽刺性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丈量土地时的不公与苛政,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百姓的苦难与无奈。
命将出严城,龙骧旧得名。
气排山岳重,威镇海波平。
天阔金笳迥,风高锦帆轻。
鱼鳞耀铠甲,猩血粲斿缨。
罴虎狞皆习,蛟虬安不惊。
怀柔归圣主,训练集奇兵。
营控蛮沙白,旗翻岛日明。
遐方勤入贡,昭代慎徂征。
蓐食惟加勉,瓜期待次更。
悬知凯还日,钲鼓报千程。
大溪昔日风光好,十家五家同一保。
鸡犬相闻达曙喧,晓钟递击无昏早。
山人居山只食山,种得稻粱心亦閒。
取柴斫竹白云里,筑埧分泉绿树间。
山入于此自云乐,饱食安眠甘澹薄。
里胥无复夜惊呼,足迹都忘到城郭。
梵宫禅伯亦风流,辄与文人相唱酬。
僧堂懒作六时礼,客馆偏能几日留。
吁嗟此事犹眼见,倏忽光阴去如箭。
至今惟有三家村,出入豺狼心胆战。
相逢路上多含哀,辛苦如何说得来。
只将筋力付流水,空把形容同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