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剑佩拥千官,载月临轩拜紫銮。
仙掌禁寒承露稳,天颜霁晓傍云看。
朝阳鸣凤谐宫律,沧海□鳌献羽翰。
咫尺圣明三舞蹈,报恩岂敢负弹冠。
烛光剑佩拥千官,载月临轩拜紫銮。
仙掌禁寒承露稳,天颜霁晓傍云看。
朝阳鸣凤谐宫律,沧海□鳌献羽翰。
咫尺圣明三舞蹈,报恩岂敢负弹冠。
烛光剑佩拥千官,载月临轩拜紫銮。这两句描绘出一幅帝王升殿的壮观场景。烛光指的是早晨的灯火,剑佩是官员腰间的装饰,千官则是朝廷中的文武百官。载月临轩,是乘着月色接近御座的意思,拜紫銮则是对帝王的尊称,表示极高的尊敬。
仙掌禁寒承露稳,天颜霁晓傍云看。这两句中,“仙掌”指的是皇帝手中的玉圭,是古代祭祀时用来挡住寒气的一种仪仗。承露稳则是形容早晨的露珠犹如珍宝。天颜指的是皇帝的面貌,霁晓傍云看,则是在说清晨的云彩像是为皇帝的到来铺陈。
朝阳鸣凤谐宫律,沧海□鳌献羽翰。这两句写的是早晨的美好景象和文人向皇帝进献文章的情况。朝阳鸣凤,是形容清晨的阳光中有凤凰鸣叫的声音;谐宫律,则是说这些声音与宫中的音乐相得益彰。沧海□鳌(“□”应为“潜”),意指大海中的神兽潜藏,献羽翰则是在形容文人进献自己笔下的佳作。
咫尺圣明三舞蹈,报恩岂敢负弹冠。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皇帝恩德的感激之情。咫尺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圣明指的是皇帝的圣明神武,三舞蹈则是在说诗人对于皇上的尊崇,如同进行三次舞蹈以示敬意。报恩岂敢负弹冠,是在表示对皇上深厚恩德,不敢有丝毫辜负之心。
整首诗通过精美的辞藻和对仗工整的结构,展现了诗人对于皇权的尊崇,以及朝廷盛世的壮丽景象。
佳节虽云晚,繁英尚独开。
新醪相伴熟,寒蝶不空来。
细折愁香破,长吟恐暝催。
自嫌霜白鬓,将插重裴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