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坑茅舍薄斜阳,少妇含冤祇自伤。
两虎在门空吼吼,孤灯终夕独煌煌。
换油未了馀生积,别室谁怜掩泪汪。
裂帛声中人已散,海桃何处问纲常。
东坑茅舍薄斜阳,少妇含冤祇自伤。
两虎在门空吼吼,孤灯终夕独煌煌。
换油未了馀生积,别室谁怜掩泪汪。
裂帛声中人已散,海桃何处问纲常。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孤苦无依的少妇在薄斜阳光下的茅舍中,内心充满了悲愤与无奈。诗中的“两虎在门空吼吼”形象地比喻了她面对困境时的无助与挣扎,“孤灯终夕独煌煌”则展现了她孤独与坚韧的一面。通过“换油未了馀生积”和“别室谁怜掩泪汪”,诗人表达了对这位少妇生活艰辛和情感孤独的深切同情。最后,“裂帛声中人已散,海桃何处问纲常”两句,既是对她命运凄凉的感慨,也暗示了社会对她的冷漠与不公。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悲剧女性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女性的苦难境遇。
中间声迹早薰然,阻避钧衡过十年。
碧海浪高终济物,苍梧云好已归天。
花迎綵服离莺谷,柳傍东风触马鞭。
应念凄凉洞庭客,夜深双泪忆渔船。
近甸蒙尘日,南梁反正年。
飘流茂陵碗,零落太官椽。
建纛非降楚,披图异录燕。
堪嗟侍中血,不及御衣前。
下盘空迹上云浮,偶逐僧行步步愁。
暂憩已知须用意,渐来争忍不回头。
烟中树老重江晚,铎外风轻四境秋。
懒指台城更东望,鹊飞龙斗尽荒丘。
雪天萤席几辛勤,同志当时四五人。
兰版地寒俱受露,桂堂风恶独伤春。
音书久绝应埋玉,编简难言竟委尘。
唯有广都庞令在,白头樽酒忆交亲。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