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甸蒙尘日,南梁反正年。
飘流茂陵碗,零落太官椽。
建纛非降楚,披图异录燕。
堪嗟侍中血,不及御衣前。
近甸蒙尘日,南梁反正年。
飘流茂陵碗,零落太官椽。
建纛非降楚,披图异录燕。
堪嗟侍中血,不及御衣前。
此诗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的凄凉景象,通过对过往繁华的遗迹和物品的描述,抒发了时光流逝、历史沧桑之感。开篇“近甸蒙尘日,南梁反正年”两句,设置了一种时空背景,甸蒙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的荒废,而南梁反正年则是对过去某一历史事件的隐晦提及,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接下来的“飘流茂陵碗,零落太官椽”两句,则通过具体物象的描写,将这种凄凉之情进一步渲染。飘流的碗可能是过去宴席上的遗物,而零落的椽则是建筑残骸,这些都是过往繁华生活的象征,现在却只剩下破败不堪的痕迹,表达了时间对一切事物无情的摧毁。
“建纛非降楚,披图异录燕”两句,则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建纛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军事行动,而非降楚则是在说这并非是楚国的失败;披图异录燕,则像是对某个历史人物或事件的特别记载,通过“异录”二字,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这些历史细节的独特关注和解读。
最后,“堪嗟侍中血,不及御衣前”两句,表达了一种哀悼之情。侍中的血可能是指某次战役或屠杀后的痕迹,而不及御衣前,则是在说这些牺牲和痛苦都不如君王的服饰来得重要,这里透露出对权力与生灵的冷酷比较,以及对于生命价值的反思。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摹,展现了作者深沉的历史感悟以及对过往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对于权力、时间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白鹤铺前沙日黄,湖渚草长倭走藏。
柘林旧贼骄不去,新舶正发南风狂。
宝带桥西蛟起舞,白石山边逐虓虎。
湖南六郡多旌旗,贼势西来疾风雨。
城头戍鼓声如雷,十城九城门不开。
刲羊宰牛具宿酒,日夜只望官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