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飞阁》
《飞阁》全文
宋 / 李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飞阁凌波浮渺茫,碧山白云坐相忘。

好风历楯泛我袂,兴来取缨濯沧浪。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fēi
sòng / zhì

fēilíngmiǎomángshānbáiyúnzuòxiāngwàng

hǎofēngdùnfànmèixīngláiyīngzhuócānglàng

注释
飞阁:高架的楼阁。
凌波:越过水面。
渺茫:模糊不清,难以捉摸。
碧山:青翠的山峰。
白云:白色的云朵。
相忘:心灵相通,忘记世俗。
好风:清风。
历楯:吹过栏杆。
泛我袂:轻拂衣袖。
兴来:兴致勃勃时。
取缨:解下腰带。
濯沧浪:在沧浪水中洗涤。
翻译
飞阁凌波如在水面上漂浮,渺茫难见踪迹。
坐在青翠山间,白云缭绕,心灵仿佛与之融为一体。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自在之情和超然物外的境界。"飞阁凌波浮渺茫"一句,通过对高阁与流水交织的生动描述,展现出一种飘逸脱俗的情怀。"碧山白云坐相忘"则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忘却尘世的烦恼,与之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沟通。

接下来的两句"好风历楯泛我袂,兴来取缨濯沧浪",通过对良辰美景与个人情感的描写,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自由。其中"好风历楯泛我袂"中的"好风"象征着良好的时机或心境,而"历楯泛我袂"则是说风穿过竹林,吹拂着诗人的衣襟,这里"袂"代指衣服的下摆,形容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最后一句"兴来取缨濯沧浪"中的"兴来"意味着情绪高涨,而"取缨"则是说解开船缆的动作,"濯沧浪"则形容船行于波涛之中。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在美好心境下,决意驾舟破浪,以此比喻追求自由和向往远方的心志。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与行动的叙述,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诗中多处运用了动人心魄的意象和生动的笔触,使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境界。

作者介绍
李廌

李廌
朝代:宋   字:方叔   号:德隅斋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生辰:zhì)(1059-1109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猜你喜欢

题休宁夏氏双应堂

几尺坟高手自培,终天无复餋南陔。

松楸在望长兴叹,草木无情亦见哀。

哭裂碧筠双干起,泪含红药并头开。

诗人秪是誇祥瑞,孝感那知心上来。

(0)

寄国范昌龄

总道绸缪思好在,断无人迹继芳踪。

情亲便合称三凤,友爱何妨号二龙。

莫为鬓丝抽思绪,不将学海淬辞锋。

绿波烟草滦阳渡,独倚危楼到下舂。

(0)

五禽言

我爱五禽言,味之殊有味。

不唯由此知物情,更是分明见天意。

大麦孰簸箕漏,伤时节,感农叟。

麦饭孰即快活,祛顑颔,略契阔。

提葫芦沽美酒,绕山溪,占花柳。

烧香拨火,愿言康且寿。

不如归去,莫饶舌,只合吞声牢闭口。

(0)

盛庶斋先生初见于维扬程雪楼学士坐中再见练溪学官诗见遗次韵

尘世重逢惊鬓须,世人不满笑谈馀。

从渠胃脯亦连骑,顾我纬萧宁锻珠。

白雪共闻楼上曲,青藜谁照阁中书。

淮南桂树相携隐,千首新诗酒百壶。

(0)

送镜中圆上人游钱塘

西湖西畔三天竺,古木苍藤望欲迷。

遥忆道人禅榻夜,月高霜落听猿啼。

(0)

宿青阳云松台·其一

九老排云独擅尊,众山拱戴似儿孙。

石房仙去神光现,洞府龙归雨气昏。

上古几年埋地轴,至今九柱插天根。

何时身在层峰顶,手把丹书扣帝阍。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王洪 李江 柯九思 王时翔 俞德邻 王绅 区怀年 薛始亨 释宗杲 金武祥 张方平 区怀瑞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