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艳霏青,奇光黝紫,毫端劲气盘旋。
几历沧桑,龙文小蚀蛮笺。
乌丝格、半销兵燹,精灵满纸云烟。
拾残烽,洗刷泥尘,碎铺琼编。
宝书天上原珍重,换蚕眠旧制,一字双缣。
断墨零香,从教手泽长延。
辛勤几次搜罗遍,幸留将、翰墨因缘。
善相承,饭颗山头,风雨年年。
古艳霏青,奇光黝紫,毫端劲气盘旋。
几历沧桑,龙文小蚀蛮笺。
乌丝格、半销兵燹,精灵满纸云烟。
拾残烽,洗刷泥尘,碎铺琼编。
宝书天上原珍重,换蚕眠旧制,一字双缣。
断墨零香,从教手泽长延。
辛勤几次搜罗遍,幸留将、翰墨因缘。
善相承,饭颗山头,风雨年年。
此诗《高阳台·海昌杜拙斋先生汉隶遗墨》由清末近现代初的邹韬所作,描绘了对古代书法艺术的深情追忆与赞美。
诗中以“古艳霏青,奇光黝紫”开篇,运用色彩对比,描绘出书法作品的视觉美感。接着,“毫端劲气盘旋”,生动地展现了笔力的雄健与韵律感。通过“几历沧桑,龙文小蚀蛮笺”一句,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中书法艺术传承的感慨,以及对古代书法家作品历经岁月洗礼仍能保持其独特魅力的赞叹。
“乌丝格、半销兵燹,精灵满纸云烟”进一步渲染了作品的神秘与灵动,仿佛纸上的字迹在战火中依然保持着其生命的气息。拾起这些“残烽”,清洗掉泥尘,铺展在“琼编”之上,更显珍贵。诗人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表达了对古代书法艺术的珍视与敬仰。
“宝书天上原珍重,换蚕眠旧制,一字双缣”则强调了书法作品的稀有与价值,如同天上的珍宝,需要精心保存。通过“断墨零香,从教手泽长延”一句,诗人赞美了书法作品中蕴含的墨香与手迹,即使经过时间的流逝,仍能传递出书写者的温度与情感。
最后,“辛勤几次搜罗遍,幸留将、翰墨因缘”表达了诗人对寻找并保存这些珍贵书法作品的艰辛与喜悦,以及对后人能够欣赏到这份文化遗产的期待。“善相承,饭颗山头,风雨年年”则寄托了对书法艺术传承不息的美好愿望,如同在饭颗山头,无论风雨如何,这份艺术之光都将永远照亮前行的道路。
整首词通过对古代书法艺术的深情描绘与赞美,不仅展现了邹韬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也体现了他对艺术传承与保护的深刻思考。
苏州女儿嫩如水,髻耸花笼青凤尾。
十二红裳酽梳洗,植立唱歌烟雾里。
一人丰秾玉手指,袖挽翠云弹绿绮。
落花一片天上来,似欲随人波江水。
曲终宴阕歌一觞,行人南游道路长。
明日松江千万顷,烟波云树春茫茫。
巫峡昭君有奇色,毛生欲画无由得。
但作东风背面身,看来已可倾人国。
朝来睡起鬓发垂,手如春笋领蝤蛴。
绣帷幽梦断难续,想像翠黛颦修眉。
春光三月浓于酒,燕燕双飞莺唤友。
不教腻脸露桃花,且喜腰支似杨柳。
君不见汉宫多病李夫人,转面不顾君王嗔。
古来画工画意亦自足,烟雾玉质何由真。
柳色看犹未,梅花折巳堪。
流年空客恨,旧事与谁谈。
落日窥愁绝,东风半醉酣。
云深归晓雁,水暖浴春蚕。
从事终无愧,空餐色有惭。
家山方杳杳,官府谩覃覃。
隐几心犹静,焚香鼻观参。
语新怜鹊喜,声鄙恶鸱贪。
旅迹何时定,归心不厌南。
佳辰近烧烛,盛事忆传柑。
学业虚千卷,生涯寄一庵。
谁能吊双影,无月不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