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金粟寺·其三》
《金粟寺·其三》全文
明 / 彭孙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药上归依拜月光,石台松柏静苍苍。

慈云大海回龙女,花雨微风下雁王。

欲借贝多誊小品,可分智果代资粮。

因知即色真无相,象教何烦十藏扬。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金粟寺内的一番景象,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首句“药上归依拜月光”,以“药上”二字点出寺庙之名,暗示此处是修行之地,而“拜月光”则营造了一种静谧、虔诚的氛围。接着,“石台松柏静苍苍”一句,通过“石台”、“松柏”等意象,展现了寺庙环境的庄严与古老,同时“静苍苍”三字又赋予了画面以深邃的色彩和宁静的意境。

“慈云大海回龙女,花雨微风下雁王”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寺庙的氛围比作慈祥的云海和深邃的大海,龙女和雁王的回归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隐喻了佛法的广大与深邃,以及对修行者内心世界的启示。

“欲借贝多誊小品,可分智果代资粮”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寺庙的文化内涵。贝多是佛教中的乐器,常用于法会中,这里借指佛法的传播;“小品”可能指的是简短的佛经或修行指南,表达了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智果代资粮”则意味着智慧如同粮食,是修行者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强调了知识与智慧在修行过程中的重要性。

最后,“因知即色真无相,象教何烦十藏扬”两句,点出了佛法的核心思想——即色即空,万物皆空无自性的道理。这里的“象教”指的是通过形象化的教导来解释佛法,而“十藏”则是佛教经典中的一种分类方式。这两句诗表明,真正的佛法并不需要繁琐的教义解释,而是要通过直接体验和理解,认识到一切现象的本质都是空无,从而达到心灵的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金粟寺内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佛法深刻哲理的巧妙融入,展现了一种融合自然美与精神追求的和谐境界,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作者介绍
彭孙贻

彭孙贻
朝代:明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辰:1615~1673年

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你喜欢

春寒

长风西北来,动荡不能宁。

尘沙乱白日,草木变秋声。

阳德久未舒,繁霜况相仍。

苦寒衣裘薄,酒且屡屡倾。

(0)

大人生日

惟我文洁公,起家二千石。

至今江左士,犹能诵遗德。

及余父祖孙,四世嗣宗嫡。

生为贫所驱,束书常旅食。

近闻甬上州,地有十亩宅。

庶几莳松菊,晚节奉娱适。

大人心坦夷,善行久已积。

眉寿定可期,我辰在箕翼。

(0)

寄衍上人索画兰·其四

日出跻北林,日入下西澨。

幽芳隔远水,水寒不可厉。

归来看画图,潇洒美风制。

万事何必真,聊与尔同世。

(0)

赋陆子敬旧时月色亭

古月即已旧,今月乃更新。

解后见颜色,梅花如故人。

挽彼檐下枝,挂我头上巾。

摘花不插发,踏月走千巡。

横笛且勿吹,良夜亦易晨。

恒恐明日至,使我迹复陈。

愿因白免公,托根冫雪轮。

结子近琼楼,永与桂树亲。

(0)

赋顾梅西煮雪

摇竹取残雪,松声动寒吹。

金怀少馀欢,石鼎作雅事。

极清超水品,至淡出天味。

行过梅花西,唤起幽人睡。

(0)

感怀·其十五

客有千金儿,过我十尺舍。

狭隘不可留,飞丸出弹射。

腰下雕玉螭,粹好绝衅罅。

信美非所珍,聊足以相诧。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