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室傍南山,山空蕨可摘。
绝磴俯寒流,崩崖欹断石。
径曲草渐迷,砌滑苔如积。
地似桃源幽,心学枯禅寂。
蠹简辨蝌文,尘床看鼠迹。
但抚一弦琴,莫衒连城璧。
梅开始知春,蓂落岂须历。
少食鲜所营,久卧渐成癖。
四海讵云遥,三公不足易。
浩荡物无仇,逍遥以自适。
筑室傍南山,山空蕨可摘。
绝磴俯寒流,崩崖欹断石。
径曲草渐迷,砌滑苔如积。
地似桃源幽,心学枯禅寂。
蠹简辨蝌文,尘床看鼠迹。
但抚一弦琴,莫衒连城璧。
梅开始知春,蓂落岂须历。
少食鲜所营,久卧渐成癖。
四海讵云遥,三公不足易。
浩荡物无仇,逍遥以自适。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筑室的生活状态,充满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之美。
首句“筑室傍南山”,点明了隐居之所的位置,山林之间,远离尘嚣,营造出一种宁静脱俗的氛围。接着,“山空蕨可摘”一句,通过采摘野菜的日常活动,展现了隐士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简单与自足。
“绝磴俯寒流,崩崖欹断石”描绘了山间险峻的景象,绝壁之上,寒流奔腾,崩崖倾斜,断石嶙峋,既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也映射出隐士面对艰难环境的坚韧不拔。
“径曲草渐迷,砌滑苔如积”则转向对小径和台阶的描写,曲折的小路被杂草覆盖,湿滑的石阶长满了厚厚的青苔,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象征着隐居生活的孤独与寂寞。
“地似桃源幽,心学枯禅寂”将隐居之地比作世外桃源,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内心追求的是禅定般的平静与空灵。
“蠹简辨蝌文,尘床看鼠迹”通过阅读古书和观察日常琐事,隐士在平凡中寻找精神的寄托,体现了他对知识和自然的热爱。
“但抚一弦琴,莫衒连城璧”表明隐士更看重心灵的慰藉而非物质的奢华,弹奏一曲简单的琴声,胜过炫耀珍贵的宝玉。
“梅开始知春,蓂落岂须历”以梅花报春和蓂草落叶为喻,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隐士在自然的循环中找到了生命的节奏。
“少食鲜所营,久卧渐成癖”描述了隐士饮食简单,生活悠闲,甚至有些懒散的状态,但这正是他追求的自在生活。
“四海讵云遥,三公不足易”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淡泊,认为四海虽远,但并非不可到达,但那些高官显爵并不值得追求。
“浩荡物无仇,逍遥以自适”最后两句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在广阔的宇宙中,万物和谐共存,隐士选择了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达到了心灵的平和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内心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君胡为兮远游,蹇行迷兮路阻脩。
朝予济兮沧海,灵胥怒兮蛟跞舟。
暮予略兮太行,车堕辐兮骖决。
攀援怪蔓兮一息,雷昼阚兮山裂。
四无人兮又风雨,灵幽幽兮为予愁绝。
君胡为兮远道,委玉躬兮荒草。
与魑魅兮争光,与虎兕兮群嘷。
君之居兮社木苍然,衡门之下兮可以休老。
归来兮婆娑,芳满堂兮舞歌。
奉君子兮眉寿,光风荡兮酒生波。
云日兮同社,月星兮偕夜。
千秋兮岁华,弭予盖兮绁予马。
悲莫悲兮天涯,乐莫乐兮还家。
松杉晨气清,桑柘暑阴薄。
稻穗黄欲卧,槿花红未落。
秋莺尚娇姹,晚蝶成飘泊。
犬騃逐车马,鸡惊扑篱落。
道逢行商问,平生几芒屩。
赪肩走四方,为口不计脚。
劣能濡箪瓢,何敢议囊橐。
我亦縻斗升,三年去丘壑。
二俱亡羊耳,未用苦商略。
世德践甲科,青紫信可拾。
故乡特荣辉,高门复树立。
馀姚二山下,东南最名邑。
烟水万人家,熙熙自翔集。
又得贤大夫,坐堂恩信敷。
春风为君来,绿波满平湖。
乘兴访隐沦,今逢贺老无。
文藻凌云处,定喜江山助。
未能同仙舟,离樽少留驻。
行行道不孤,明月相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