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林居漫兴·其二》
《林居漫兴·其二》全文
明 / 安希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齿发惊馀五十年,羲图犹未绝韦编。

知几须彻无名始,观妙应窥太极前。

尼父尚留坛畔杏,元公偏爱沼中莲。

蒲团坐到忘言处,瞥见西山一爽然。

(0)
鉴赏

这首诗《林居漫兴(其二)》由明代诗人安希范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中的感悟与思考。

首联“齿发惊馀五十年,羲图犹未绝韦编”以时间的流逝和对经典的追思开篇,表达了诗人对岁月的感慨以及对古代典籍的敬仰之情。这里的“羲图”指的是《周易》,而“韦编”则是指编纂《周易》时所用的牛皮绳,象征着对经典持久不衰的传承。

颔联“知几须彻无名始,观妙应窥太极前”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认为要洞察事物的本质,需要超越表面现象,深入到无名之境;而要领略事物的奥妙,则需先窥探宇宙的根本——太极。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哲学深邃思想的追求和理解。

颈联“尼父尚留坛畔杏,元公偏爱沼中莲”运用了两个典故,分别指孔子和元公(可能是指宋代的理学家程颐),他们分别与杏树和莲花有着不解之缘。这里通过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贤智慧的景仰,并暗示自己在隐居生活中也有所领悟和追求。

尾联“蒲团坐到忘言处,瞥见西山一爽然”描绘了诗人静坐于蒲团之上,达到言语无法表达的境界,突然间,他仿佛看到了西山的一片清爽景象。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也寓意着他从自然中获得了心灵的慰藉和启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哲理思考、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观的融合,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哲思,体现了明代文人隐逸生活的独特魅力。

作者介绍
安希范

安希范
朝代:明   号:我素   籍贯:江苏无锡   生辰:1564-1621

安希范(1564-1621)字小范,号我素。江苏无锡人,明万历年间进士,授礼部主事,因乞便养母,改南京吏部。万历二十一年因上《纠辅臣明正邪》一疏惹怒神宗遭贬,归乡后主讲于东林学院。著有《天全堂集》。安希范同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合称为“东林八君子”。
猜你喜欢

黄河水

黄河水,西来一折一千里。

四折东流归渤海,浑涛浊浪深无底。

旧传一清三千年,圣人乃出天下安。

河水之清一何少,吁嗟至治何由还。

我愿河水年年清,圣人在上圣复生,千龄万代长太平。

(0)

河上之役三首·其二

新筑河堤要策勋,万人采净北壖薪。

青青好借曹州柳,旧是中原一段春。

(0)

拟古十首·其二

客从岳顶来,贻我松粉黄。

为言服之久,身轻欲飞翔。

我尝淡无味,我嗅寂无香。

还君三太息,世好方膏粱。

(0)

赋伯玉透光镜

太阴沦魄元不耀,太阳分光成二曜。

呜呼怪铜盗此幻,透影在壁与背肖。

奁开㸌㸌光走庭,划如剸犀乍脱鞘。

泓澄秋落百丈潭,疑有龙向天门跳。

秦娃汉婉化鸳土,宠雨恩云埋凤诏。

当年椒涂鉴桃李,身后泉台映蓬藋。

枕簟无情草木香,笙歌不暖枭狐啸。

髑髅一丑不再妍,不知持此将安照。

万斛珠玑委俑人,唤得偷儿成鬼剽。

借问金椎一控时,何如海上青蝇吊。

寿如金石佳且好,此铭此篆两奇峭。

今谁子后曩谁先,赢得细枢经蚁窍。

千古繁华一梦醒,恍然入手称神妙。

丹砂□紫翠羽青,万金难买人年少。

君侯新自洛阳来,玉台人物今温峤。

相看大笑古人痴,收镜入奁还自笑。

(0)

苦水铺今名甜水铺

苦水铺,神仙过,留筒布。

断头掉尾今无人,五尺之童稳行路。

载重货,轻身过,苦水铺为甜水铺。

(0)

蒹葭

秋色浮江上,烟波共渺然。

苍茫迷远渚,寥落向遥天。

折叶惊寒雁,飞花点钓船。

伊人不可即,怅望水云边。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吴泳 萧立之 罗玘 罗钦顺 刘诜 林俊 殷奎 王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