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客住宣南,又作城东记。
锦烂云稠古佛旁,烟雨前朝寺。
已惓访书游,还借寻秋至。
劫后搴芳尚有人,却为花佣喜。
久客住宣南,又作城东记。
锦烂云稠古佛旁,烟雨前朝寺。
已惓访书游,还借寻秋至。
劫后搴芳尚有人,却为花佣喜。
这首《卜算子》由清末近现代初的文人夏孙桐所作,描绘了作者在京城的游历与心境。诗中以“久客”开篇,点明了作者长期居留京城的身份,接着“住宣南,又作城东记”,表明了其行踪的变换,从宣南到城东,展现了作者游历的广度。
“锦烂云稠古佛旁,烟雨前朝寺”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古寺的庄严与历史的厚重感展现得淋漓尽致。锦烂的云彩与稠密的云雾交织在古佛的周围,烟雨中的古寺仿佛穿越了时空,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底蕴。
“已惓访书游,还借寻秋至”则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访书游学,寻找知识的海洋;借着秋天的到来,探寻自然的奥秘,这两句体现了作者既注重精神世界的探索,也热爱大自然的美丽。
最后,“劫后搴芳尚有人,却为花佣喜”一句,充满了哲理意味。在经历了灾难之后,还有人为寻找美好的事物而努力,这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坚持,让作者感到欣喜。这句话不仅反映了作者对人性光辉的赞美,也寄托了他对未来的希望与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卜算子》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在京城游历中的所见所感,既有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也有对自然美景的深情描绘,更蕴含了对人生、对未来的思考与期待。
哲匠昔缔构,文榱面清池。
回环水光合,左右云容披。
苍烟限垒断,空碧盈轩垂。
蕙绿不待染,荷圆皆中规。
戏鱼触新藻,幽鹭翘空坻。
初笋半遗箨,残跗犹抱枝。
我来冰未泮,倏此亘炎曦。
节物一以换,余怀焉独怡。
内惭固陋质,本乏廊庙姿。
印绶纷璀错,旌旄森陆离。
林狙裹华黻,野鹿骇金羁。
负山力已竭,倾日心空疲。
知此危殆辱,斯言非我欺。
横琴不成调,慷慨念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