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事玄都话旧游,当时裙屐尽风流。
不堪五十馀年后,桑海馀生叹白头。
花事玄都话旧游,当时裙屐尽风流。
不堪五十馀年后,桑海馀生叹白头。
此诗《自题花之寺看海棠图》由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文人夏孙桐所作,通过描绘花事与旧游的回忆,以及时光流转后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繁华与个人命运变迁的深刻反思。
首句“花事玄都话旧游”,以“玄都”借指繁华之地,暗示诗人曾在此地经历过的美好时光和欢聚场景。这里的“花事”不仅指自然界的花开,也暗喻了人生的盛衰起伏。诗人以“话旧游”开篇,即已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回忆与情感的世界。
次句“当时裙屐尽风流”,进一步描绘了往日的繁华景象。在古代,“裙屐”常用来形容士大夫或贵族的服饰,这里指代的是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风雅生活。诗人通过这一句,展现了过去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风貌和精神状态,充满了浪漫与风华。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不堪五十馀年后,桑海馀生叹白头”,则将情感转向了现实的沉痛与无奈。诗人感叹,五十多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曾经的繁华与风流如今只剩下自己白发苍苍的身影,独自面对岁月的沧桑。这里的“桑海”比喻世事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不可复得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落寞,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夏孙桐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将个人命运与历史变迁紧密相连,展现了一位文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与反思。
吕翁祠前秋草衰,邯郸道上车轮回。
青山一片市朝改,白日欲下朝歌隈。
平原客散赵宫废,魏家歌舞寒烟积。
世间万事春梦中,枕边岂羡仙人术。
吁嗟乎仙人一去不复来,洞箫寂寞青鸾哀。
黄粱踪迹俱尘埃,行人夜渡漳河水,但见当年铜雀台。
客起何太早,村荒绝鸡鸣。
况时江雨晦,不得见启明。
凌兢度高关,山空县无城。
隔林闻人呼,已有先我行。
侧身避径滑,聚足防厓倾。
衣寒复多风,聒聒远水声。
千峰雾中过,不识状与名。
岚开见前邮,始觉历数程。
越禽啼枫篁,冷日傍午晴。
烟生沙墟寂,叶落涧寺清。
登临亦可悦,但恨时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