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阴满京畿,送子之临洮。
临洮何茫茫,流出长城壕。
长城岸阻玉关阨,于阗葱岭河凉高。
羌氐儿郎走带箭,哀笳风起斗击刁。
良人西征二三载,宝幢车马声尘遥。
如今不用酒泉郡,岂必坐使朱颜凋。
蒲萄苜蓿味虽美,异方土俗殊乡里。
避地犹当似管宁,受封应得论箕子。
愿从列骑拥旌旄,归来燕处华堂里。
却话人情翻掌难,曾浥征袍泪如洗。
绿阴满京畿,送子之临洮。
临洮何茫茫,流出长城壕。
长城岸阻玉关阨,于阗葱岭河凉高。
羌氐儿郎走带箭,哀笳风起斗击刁。
良人西征二三载,宝幢车马声尘遥。
如今不用酒泉郡,岂必坐使朱颜凋。
蒲萄苜蓿味虽美,异方土俗殊乡里。
避地犹当似管宁,受封应得论箕子。
愿从列骑拥旌旄,归来燕处华堂里。
却话人情翻掌难,曾浥征袍泪如洗。
这首元代诗人朱德润的《送李益斋之临洮》描绘了送别友人前往边疆临洮的情景,充满了对友人的关切与对边塞生活的深刻理解。
首句“绿阴满京畿”,以绿树成荫的京城景象为背景,预示着友人即将踏上一段遥远而充满未知的旅程。接着,“送子之临洮”点明了送别的对象和目的地,临洮作为边疆之地,其辽阔与荒凉在诗中被形象地描绘出来:“临洮何茫茫,流出长城壕。”长城壕的阻隔象征着友人前路的艰难。
随后,诗人进一步渲染边塞的险恶与艰苦:“长城岸阻玉关阨,于阗葱岭河凉高。”玉门关、葱岭等地名的提及,不仅增加了地理上的广袤感,也暗示了边疆环境的恶劣。接下来,“羌氐儿郎走带箭,哀笳风起斗击刁”两句,通过描绘边疆民族的生活状态,展现了战争与冲突的残酷,以及友人可能面临的危险。
“良人西征二三载,宝幢车马声尘遥”则表达了对友人长期征战的担忧与思念。友人远离家乡,时间漫长,诗人以“如今不用酒泉郡,岂必坐使朱颜凋”表达对友人平安归来的期盼,同时也流露出对边疆生活艰辛的感慨。
最后,“蒲萄苜蓿味虽美,异方土俗殊乡里”两句,既是对边疆饮食文化的描述,也是对友人适应异域生活的祝愿。诗人希望友人能像管宁一样避世隐居,或是像箕子一样接受封赏,同时保持自我,不受异域风俗的影响。
“愿从列骑拥旌旄,归来燕处华堂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安全归来、享受荣华富贵的期待。“却话人情翻掌难,曾浥征袍泪如洗”则是对离别之情的深刻体会,即使再坚强的人,在回忆起这段旅程时,心中也会涌起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边疆生活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视角。
玉垒之关宝唐山,丹危翠险不可攀。
上有沙坪寸金地,瑞草之魁生其间。
芳芽春茁金鸦觜,紫笋时抽锦豹斑。
相如凡将名最的,谱之重见毛文锡。
洛下卢仝未得尝,吴中陆羽何曾觅。
逸味盛誇张景阳,白兔楼前锦里傍。
贮之玉碗蔷薇水,拟以帝台甘露浆。
聚龙云,分麝月,苏兰薪桂清芬发。
参隅迢递渺天涯,玉食何由献金阙。
君作茶歌如作史,不独品茶兼品士。
西南侧陋阻明扬,官府神仙多蔽美。
君不闻夜光明月,投人按剑嗔。
又不闻拥肿蟠木,先容为上珍。
孤雁北来来几时,穷冬无侣鸣声悲。
云长路渺去安极,日暮天寒飞更迟。
洞庭潇湘落秋水,苦竹黄芦一千里。
清怨时从鸣笛生,断行暮逐哀筝起。
尘沙关塞愁转蓬,随风且落江湖中。
微躯幸免庖人俎,短翮长辞猎士弓。
君不见陇山鹦鹉解人语,一生自恨黄金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