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石累累,泉声天半悲。
练花朝日映,玉屑秋风吹。
初疑银汉泻,忽讶珠帘垂。
飞湍驾木末,游鱼挂花枝。
悬崖结石髓,荡溪成瑶池。
清波锦云蘸,碧色瑶草滋。
寄言诸仙女,何当来照眉。
洞口石累累,泉声天半悲。
练花朝日映,玉屑秋风吹。
初疑银汉泻,忽讶珠帘垂。
飞湍驾木末,游鱼挂花枝。
悬崖结石髓,荡溪成瑶池。
清波锦云蘸,碧色瑶草滋。
寄言诸仙女,何当来照眉。
这首诗描绘了水帘洞的壮丽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洞内石块、泉水、阳光、秋风、瀑布、游鱼等元素的生动画面。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的语言,将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美的意境。
首先,诗人以“洞口石累累”开篇,描绘了洞口堆积的石头,为整个场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着,“泉声天半悲”,通过声音的描写,赋予了泉水以情感色彩,仿佛在诉说着某种哀愁或故事。随后,“练花朝日映,玉屑秋风吹”,运用比喻手法,将泉水比作白练,花朵在朝阳下映照,秋风中飘落的玉屑,形象地描绘了水帘洞的美丽景色。
“初疑银汉泻,忽讶珠帘垂”,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瀑布的壮观,将瀑布比作从银河倾泻而下的水流,又比作垂下的珠帘,既展现了瀑布的动态美,也突出了其如梦似幻的意境。接下来,“飞湍驾木末,游鱼挂花枝”,通过“飞湍”与“游鱼”的对比,展现了水帘洞内动静结合的和谐之美,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活力与自由。
“悬崖结石髓,荡溪成瑶池”,这两句描绘了洞壁上凝结的石髓,以及溪流荡漾形成的瑶池,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神秘感。最后,“清波锦云蘸,碧色瑶草滋”,通过“清波”与“锦云”的结合,以及“碧色瑶草”的生长,展现了水帘洞内清澈、生机勃勃的环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不仅展现了水帘洞的自然美景,还融入了神话色彩,赋予了景物以生命和情感,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这神秘而美丽的洞穴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诗人的深情赞美。
客游严陵道,中路哭者谁。
哀哀母子别,云是夫弃妻。
百年结欢爱,一旦生别离。
妾去何足怜,怜此乳下儿。
哌哌未能语,弃去良可悲。
儿啼苦恋母,母闻转悲凄。
欲语别离苦,孩提尔何知。
徒能抚汝顶,相顾空泪垂。
夫妇义已绝,母子恩亦亏。
尔饥谁与哺,尔寒谁与衣。
明年尔学行,谁与相提携。
人言无母怜,有父尚可依。
尔父忍弃我,弃汝将如遗。
去去两相失,相见未有期。
娟娟秀眉目,梦寐或见之。
夜静涧声咽,犹似闻儿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