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遥湿处,少顷雨声稠。
野鼠行诗卷,山禽掠酒筹。
海天先得暮,江月只宜秋。
一笛谁家发,随风到上头。
双峰遥湿处,少顷雨声稠。
野鼠行诗卷,山禽掠酒筹。
海天先得暮,江月只宜秋。
一笛谁家发,随风到上头。
这首明代诗人夏鍭的《巾山》描绘了一幅山间雨后的清新景象。首句“双峰遥湿处”展现了山峰在雨后显得湿润而遥远,透露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少顷雨声稠”暗示了雨势虽小但密集,如同低声细语。
“野鼠行诗卷”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老鼠在雨后穿梭于自然间的生动画面,仿佛它们也在品味这诗意的时刻。而“山禽掠酒筹”则描绘了山鸟轻盈地掠过,似乎在寻找食物,与饮酒的意象相映成趣。
“海天先得暮”描绘了雨后天空的快速变化,暗示着傍晚的到来,海天相连之处率先被暮色笼罩。最后一句“江月只宜秋”,点出此时是秋季,江面上的月光显得尤为适宜,增添了宁静和寂寥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一幅秋雨后巾山的宁静画卷,给人以闲适和深沉的感受。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生活细节融合,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花光红满栏,草色绿无岸。
不逢青眼人,长歌白石涧。
夹钟应和气,和气到天中。
半为枝间绿,半作水上红。
杖策南野际,鹳鹤摩苍穹。
君子有本性,不受外物攻。
那能学攀桂,俯首嫦娥宫。
竦身摄倒景,与子凌刚风。
参旗一以展,欃抢避其锋。
举瓢酌云将,歌诗谢鸿濛。
云兴惠山顶,雨放太湖脚。
初愁望中远,忽在头上落。
白羽障乌巾,衣袖已沾渥。
归来看檐溜,如泻万仞壑。
霆裂大瑶瓮,电萦湿银索。
须臾水平阶,花坞失半角。
定知秧畴满,想见田父乐。
向来春夏交,旱气亦太虐。
山川已遍走,云物竟索寞。
双鬓愁得白,两膝拜将剥。
早知有今雨,老怀枉作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