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常云峰》
《常云峰》全文
清 / 端木国瑚   形式: 古风

对岭天在山,白云满晴目。

漏出云影中,青苍插峰足。

峰足倏复冥,天首芙蓉矗。

东峰云是松,西峰云是瀑。

云天一东西,互见峰峰绿。

卷之仙人衣,孤映窅白鹄。

倏忽海帆张,蓬蓬涨虚壑。

云熊何变幻,灵峰为舒缩。

宕云七十峰,藏之一峰腹。

其下海穴蟠,龙气各相属。

每当大火交,一缕嘘万族。

无雷潭响奔,不雨林光沐。

明晦势多端,雷雨亦翻覆。

猿鸟应有声,各不辨崖谷。

长看云断边,僧寮白烟续。

看云是看峰,何在循其麓。

我看此峰云,隔岭妙相瞩。

试坐马鞍顶,快览过朝旭。

(0)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端木国瑚的《常云峰》描绘了一幅山峰与云海交融的壮丽画面。首句“对岭天在山,白云满晴目”,写出了山峰高耸,云雾缭绕的开阔景象。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漏出云影中”、“峰足倏复冥”等描绘了云层的流动变化,峰峦时隐时现,如同仙境。

诗人将云海比作松、瀑,形象生动,展现了东峰如松挺拔,西峰似瀑飞流的动态美。“云天一东西,互见峰峰绿”进一步强调了云海与山峰的相互映衬,峰峦在云海中若隐若现,色彩翠绿。

“卷之仙人衣,孤映窅白鹄”运用了神话般的意象,将云雾比喻为仙人的衣裳,峰顶的孤独白鹄则增添了神秘感。随着云雾的变化,“海帆张”、“蓬蓬涨虚壑”描绘出云海的浩渺,而“云熊何变幻,灵峰为舒缩”则展现出云雾的千变万化。

诗人还借“宕云七十峰,藏之一峰腹”描绘了山峰的层次和云雾的深度,以及山下的海穴和龙气,暗示着大自然的神秘力量。最后,诗人感慨自然界的明暗变化,以及山中猿鸟的声音难以分辨,表达了对山峰云海的深深迷恋。

整首诗以云峰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常云峰的壮丽景色和变幻莫测的气象,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享受。

作者介绍
端木国瑚

端木国瑚
朝代:清

(1773—1837)清浙江青田人,字鹤田,一字子彝,晚号太鹤山人。嘉庆间举人。任归安教谕十五年。以通堪舆之术,道光中被召卜寿陵。特授内阁中书。十三年成进士,仍就原官。国瑚博通经史及阴阳术数,精研《易经》。道光十七年三月,国瑚告老返乡,迁居瑞安。八月赴处州,游遂昌。九月感嗽疾,病故。著有《太鹤山人诗集》13卷、《太鹤山人文集》4卷、《周易指》45卷、《周易葬说》1卷、《地理元文注》4册。
猜你喜欢

雨雪曲

风号沙塞北,雪暗玉关西。

听水谙狐迹,循山趁马蹄。

三冬边戍苦,万里塞云低。

汉节彫零尽,苏郎应未归。

(0)

拜陆宣公祠

播迁暂展扶倾手,庸主难终济世才。

千载家祠壮西浙,忠诚倍感后人怀。

(0)

题万孝子诗卷

匹马萧萧度远岑,霜清月冷乱云深。

两行青泪衣裳湿,谁识良工独苦心。

(0)

送温重廉还临江

差见临江第一仙,丹崖青壁欲生烟。

祥鸾忽报当年信,灵鹊真成此夕缘。

元献眼高应绝世,文忠才大合擎天。

临岐预作重逢约,红杏香中早着鞭。

(0)

代柬吴顺德·其七

家书几时封,幸为封仔细。

封讫写路程,庶几易传递。

(0)

归田十咏和韵送刘教授归庐陵·其八

厌饫云山公暮年,昂藏野鹤共臞然。

脚跟芒屩无今古,悭得苏公几眼钱。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