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牧童在不同时间和环境下从事放牛的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中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如“朝”与“夜”,“江曲”与“村谷”,突出了时间流转和空间变化给牧童工作带来的不同体验。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这两句通过精致的景物描写,如细雨后的荷蓑、轻柔的芦管声响以及郁郁葱葱的莎草,传达了牧童在春天这个季节内心的宁静与愉悦。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图。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这一句则展现了牧童的勇敢和机智。在面对自然界可能出现的危险,如猛虎时,牧童不仅没有畏惧,反而用草制成的武器自卫,这种勇气和生存智慧是诗人笔下的重要特点。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普通劳动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