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严好沈冥,日食止百钱。
卜筮人所轻,久之操弥坚。
君子有所贵,乃不在当年。
百世有知音,何必钟期然。
子云太区区,誉之公卿间。
卑哉益州牧,乃欲吏高贤。
岂无王侯贵,敢言不敢言。
斯道诚两得,永为后世传。
蜀严好沈冥,日食止百钱。
卜筮人所轻,久之操弥坚。
君子有所贵,乃不在当年。
百世有知音,何必钟期然。
子云太区区,誉之公卿间。
卑哉益州牧,乃欲吏高贤。
岂无王侯贵,敢言不敢言。
斯道诚两得,永为后世传。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张羽的《杂言》描绘了一位名叫蜀严的人物,他生活简朴,每日仅花费百钱,被卜筮这类职业的人视为轻贱。然而,蜀严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以世俗的眼光衡量价值。他认为君子重视的是内在品质而非外在地位,即使历经千年,只要有人理解其价值,就不必像钟子期与俞伯牙那样闻名。诗人提到杨雄(子云)虽然在公卿之间受到赞誉,但蜀严认为真正的贤者不应追求权贵的认同。作为益州牧,蜀严选择提拔贤能,尽管这可能让他在王侯贵族面前显得卑微。他明白这种公正之道,既能赢得尊重,也能长久流传于后世。整首诗赞扬了蜀严的高尚品格和坚持原则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