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诏心先剑外飞,一身与国系安危。
玉关落日辞金印,锦水春风转绣旗。
历见本朝归秉轴,多由全蜀出分麾。
少陵漫为知音喜,行到花溪已恐迟。
把诏心先剑外飞,一身与国系安危。
玉关落日辞金印,锦水春风转绣旗。
历见本朝归秉轴,多由全蜀出分麾。
少陵漫为知音喜,行到花溪已恐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题为《依韵和杨公济喜嘉定帅王待制移成都》。诗中表达了对王待制调任成都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他的能力和政绩的肯定。首句“把诏心先剑外飞”描绘了王待制接诏后迫不及待地奔赴剑外(指四川地区)的心情,显示出其忠诚和责任感。第二句“一身与国系安危”强调了他的使命重大,关系到国家的安危。
接下来的两句“玉关落日辞金印,锦水春风转绣旗”,通过描绘王待制离开京城时的场景,暗示他将带着朝廷的期望和责任,在成都开启新的篇章。这里的“玉关”和“金印”象征权力和职责,“锦水春风”则预示着他在成都的政绩将如春风般温暖。
“历见本朝归秉轴,多由全蜀出分麾”回顾历史,指出成都历来是朝廷的重要据点,王待制的到来可能带来更多的中央决策和指挥。最后一句“少陵漫为知音喜,行到花溪已恐迟”,借用杜甫的典故,表达诗人对王待制的期待,希望他能早日抵达成都,施展才华,造福一方。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赞许和期待的笔触,描绘了王待制赴任成都的重要性和意义,展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士大夫忠君报国精神的赞美。
几日铨符给诏程,赐袍如草滞僚英。
大言久废三千奏,倦曲难终一再行。
吴蟹沈波秋稻富,海鱼藏穴夜潮平。
待君削牍登文石,趣与渊云继颂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