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良难学,全生或可几。
茶随东客到,药附广船归。
棋倦收成败,书慵卷是非。
关心无杂虑,魂梦入精微。
不死良难学,全生或可几。
茶随东客到,药附广船归。
棋倦收成败,书慵卷是非。
关心无杂虑,魂梦入精微。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唐庚所作的《杂诗二十首》中的第四首。诗中以“不死良难学,全生或可几”开篇,表达了对生命与死亡的深刻思考,暗示了追求长生不老的艰难与不易,同时也流露出对能够平安健康度过一生的渴望。
接下来,“茶随东客到,药附广船归”两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茶和药的运送,巧妙地融入了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健康、长寿的向往。茶和药的使用,不仅体现了对身体健康的关注,也暗含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棋倦收成败,书慵卷是非”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生活中的琐事比喻为棋局和书籍,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得失的淡然态度,以及对纷繁复杂世事的厌倦。通过“棋”和“书”的意象,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哲学。
最后,“关心无杂虑,魂梦入精微”两句,总结了全诗的情感和主旨。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纯净、无杂念的心境,让自己的灵魂得以深入到微妙而深远的境界。这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精神层面的高远追求,以及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健康、得失、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我与真歇师,同年五十八。
对之意颓然,百事付华发。
买舟系篱傍,一日来告别。
挽之不肯留,径山演法切。
佛法果何如,请师为指诀。
俯首无一言,苦欲相泯灭。
余漫述所闻,此法本无缺。
山河连大地,鸟兽暨鱼鳖。
微至一蠛蠓,中含大千阔。
试即此身求,万象皆森列。
声色臭味等,六根能剖决。
阿谁使之然,未可计巧拙。
盍亦返故乡,子细自披抉。
当有无价珍,终身用不彻。
胡为浪驰走,千里访名刹。
环立广坐下,觑人摇辅颊。
譬如坐海底,巨浸从头没。
反问岸上人,觅水济我渴。
师闻抵掌笑,却道我饶舌。
径山堂未开,居士法先说。
儒生玩韦编,贝叶师所阅。
两家相诟病,久矣互侵伐。
孰如吾二人,一见意轩豁。
纵谈这个事,回出言词末。
古人知造车,不较出门辙。
看谁到长安,宁论胡与粤。
因书问答语,聊以赠真歇。
去去亦何之,千水涵一月。
《送真歇禅师》【宋·林季仲】我与真歇师,同年五十八。对之意颓然,百事付华发。买舟系篱傍,一日来告别。挽之不肯留,径山演法切。佛法果何如,请师为指诀。俯首无一言,苦欲相泯灭。余漫述所闻,此法本无缺。山河连大地,鸟兽暨鱼鳖。微至一蠛蠓,中含大千阔。试即此身求,万象皆森列。声色臭味等,六根能剖决。阿谁使之然,未可计巧拙。盍亦返故乡,子细自披抉。当有无价珍,终身用不彻。胡为浪驰走,千里访名刹。环立广坐下,觑人摇辅颊。譬如坐海底,巨浸从头没。反问岸上人,觅水济我渴。师闻抵掌笑,却道我饶舌。径山堂未开,居士法先说。儒生玩韦编,贝叶师所阅。两家相诟病,久矣互侵伐。孰如吾二人,一见意轩豁。纵谈这个事,回出言词末。古人知造车,不较出门辙。看谁到长安,宁论胡与粤。因书问答语,聊以赠真歇。去去亦何之,千水涵一月。
https://shici.929r.com/shici/785mT.html
太行有盘谷,隐者所翱翔,丈夫行世,磊磊落落信行藏。
遇则声名利泽,不遇采山钓水,何似两俱忘。
谁解盘中趣,与酒为歌章。问何如,盘之乐,乐无央。
远驱虎豹,蛟龙于此亦潜藏。
盘土可耕可稼,盘水可沿可濯,饮食寿而康。
膏车秣吾马,从子以徜徉。